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对公民自身权利的追求日益加深,高校大学生也逐渐鼓足勇气,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的“权力”追讨自己的“权利”。隐私权就是这些“权利”之一。高校大学生的隐私权由于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具有鲜明的特点,它脆弱、客体相对狭窄、又受到学校管理权的限制。从1999年10月全国首例大学生隐私权诉讼案(湖南某学校六名大学生状告学校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至今,相关诉讼案件不断出现,既体现了学校“公权力”的扩张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不自知,又体现了学生对自我权利虽强烈追求但又救济无门或障碍重重。学校管理权、知情权频频与高校大学生隐私权相碰撞。什么是高校大学生隐私权?什么是高校管理权和隐私权?两者之间如何调和?怎么设置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高校大学生隐私权?成为有待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一共分四个部分,试图勾勒出高校大学生隐私权的整体轮廓,并通过对现实的分析,探究建立符合法制精神和时代需要的高校大学生隐私权合理保护机制,分别简介如下:一、高校大学生的隐私权。本章从隐私权的起源、发展着手,详细地介绍了隐私权的含义和特征以及在中国发展的情况。在有了基本概念以后引出高校大学生的隐私权及其特殊性。二、高校管理权和知情权与高校大学生隐私权的冲突。本章分别阐述了高校管理权及知情权的来源、含义。冲突的根源在于两个权利不对等。本章例举了高校管理权行使中易与学生隐私权冲突的行为及分析。三、高校大学生隐私权保障的对策探讨。历史、社会价值取向、学生与高校法律关系不清以及现实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隐私权的正当行使受到了制约,营造高校大学生的维权环境,更新大学的管理理念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确立以人为本、权利至上理念,加强高校管理者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建立高校管理的正当程序。四、构建高校大学生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设想。完善隐私权保护和个人信息的立法,健全保护高校大学生隐私权的内部机制,确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