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原”是祖国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和理论。历代医家对膜原理论虽有研究,但缺乏全面的认识与探讨。膜原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膜原病的病变是人体多种内伤杂病和外感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膜原理论零散见于众多的医书之中,缺乏系统的整理,因此不利于膜原理论的研究发展与指导临床治疗。本课题以膜原理论发展的历史年代为研究线索,广泛的搜求有关文献,对膜原的概念及生理特点、病理研究变化、历代医家诊疗方法以及结合现代临床治疗经验加以分析整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指导临床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膜原理论之源,在《内经》之中早已记载相关“膜原”的概念。按照历代文献研究及现代文献研究的时间为顺序,对膜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述。一、从医藉、文献考证入手。二、从文字学考证进行研究。三、根据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综合分析。四、膜原证的治疗。结合现代临床治疗经验加以分析。研究方法有:1.查阅医藉,主要检索词为“膜原”、“募原”,“邪伏膜原”,关联检索词还有“经筋”、“筋膜”、“达原饮”等。2.用古文字研究方法,查阅《说文》等古籍,检索词包括“膜”、“募”(幕)等。3.通过CNKI期刊文献检索以及网络搜索的方法,搜索有关“膜原”、“募原”的内容,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论文对“膜原”理论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提出中医定义事物的思维模式,“膜原”不可能是指人体的某个固定部位的观点,而是通过表达其与体内脏腑的关系,其与气机运行的关系,其与疾病的关系来定义“膜原”的内涵的。在“隋唐时期”一节,讨论“膜原”的相关描述“人之皮下肉上”、“裹膜分肉者”等,都体现了人们把“膜原”内涵具体化、清晰化的趋势;本节还探讨了“膜”与“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气体运行的通道。讨论“鬲肓”与“膜原”的关系;探讨“膜原”与“经筋”的相关性;在明朝时期,讨论医家吴又可“膜原论”的重要意义,讨论时代的需要是“膜原”理论的发展的契机。在清朝时期一节,讨论解剖学对人们认识观、思维观的影响,以及医家们开创各种“膜原”理论的原因,说明“膜原”理论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发展观,探讨“膜”与“筋”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膜原”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膜”与“筋膜”在概念界定上不是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具有综合性、量化模糊性、模型化等特点的一个中医学概念。1.膜原理论的系统整理与研究。通过对膜原字义分析并主要从藏象学说的角度,对膜原的解剖、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对膜原与经筋之间的联系与肓的概念、生理功能进行定义。2.发现卫气的散行是通过肓膜为通道的循环方式。指出卫气具有以膜原为载体,络脉为路径,肓膜为通道的自成体系循行路线。3.对膜原病的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进一步佐证膜原的生理与病理,为临床诊治膜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