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冯·洪堡特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政治家,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家。他致力于多门人文学科的探索。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美学和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洪堡特之前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语言看作交际的工具。历史比较语言学大行其道。洪堡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论思想来源丰富,他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哲学家康德的影响。除此以外,洪堡特还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语言学领域,他继承和发展了哈曼和赫尔德的语言学观点。洪堡特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内部语言形式”等观念,提出了一整套“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论。洪堡特认为语言既是心智的精神活动,又是思维的物质形式;语言既具有创造性,语言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语言既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特征;语言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洪堡特反对把语言单纯看作交际的工具。他认为语言不仅是表达已知真理的手段,语言同时更是揭示未知真理的手段。语言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人类借助语言才能认识客观世界。因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它具有本体论的性质。语言不是僵死的结果和产品,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过程伴随着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志。语言是人类精神不由自主的流溢。人类本身有了深层次的表达需要之后才产生语言。洪堡特尤其强调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民族的密不可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洪堡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论对后来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认知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民族心理学的影响。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也值得后来人文学科研究者学习借鉴。但是受时代影响的洪堡特在某些观点上在今天看来有失偏颇,需要我们辩证地去思考和分析,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
语言的作用远远不止是交际。语言和思维的紧密关系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被语言所包围的世界,尤其是我们的母语世界。母语汉语对于中国人来讲不仅是交际工具那么简单,汉语母语具有影响思维和精神的强大反作用。如今随着对外交流增多,全球化和网络化带来更多的外语表达和网络词汇的同时,也给母语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带来了挑战。关爱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母语汉语成为任重道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