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流动儿童人口增多,成为了城市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发展现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掌握其父母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本研究通过《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主观感知父母支持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对深圳、中山和株洲的4所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学校共629名(其中流动儿童48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中的作用,以探讨父母支持影响城市适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流动儿童主观感知父母支持程度中等,显著低于城市儿童,主观感知母亲支持高于父亲支持。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与城市生活时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较好,表现为孤独感、抑郁水平不高,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文化适应良好,在城市生活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3)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上水平,并非心理弱势群体。(4)流动儿童在父母支持、积极心理品质与城市适应三个方面得分都低于城市儿童。(5)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城市适应呈显著正相关。(6)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7)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与城市适应呈显著正相关。(8)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父母支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父母支持影响着城市适应的程度,积极心理品质在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提高流动儿童父母支持的程度,加强培养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