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个重要的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一目标选择主要是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展开。普尔基本分析证明了在目标产出方差最小化的前提下,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般决策规则,即利率或货币供应量哪个更适合作为中介目标取决于一国经济波动的特定结构。倘若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货币需求方面,应采用利率这一指标;反之,如果货币需求稳定,面临的经济冲击主要是能源危机、投资消费结构变化等实质性冲击,此时应更多的采用货币供应量指标。本文以该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货币当局应该继续采取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不足,基础货币控制的僵化和变化无常,货币乘数的不可控等,使得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效率性大打折扣。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