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救生舱内空气调节技术的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外提出了一种利用救生舱进行应急救援的理论并且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救生舱是矿井发生事故后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爆炸的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有氧的良好环境,并去除CO2等有毒有害气体,为矿工赢得较长的待救援时间。由于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复杂的产热环境,密闭舱内积聚大量的热和湿。使得舱内气体环境高热高湿,严重影响救生舱内部的热舒适度,对被困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解决隔热的密闭空间中的热湿度控制问题是救生舱研究中的关键技术。   本文通过救生舱内多次模拟生存试验,特别是国内首例4人96h模拟生存试验以及外界环境温度为260℃的高温环境模拟试验,获得了大量环境参数、人体生理参数及相关调查问卷。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本文确定了救生舱内热湿来源、热湿负荷以及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经试验研究表明按8人4d舱内生存计算,救生舱内热负荷为:2.68x105kJ,舱内的湿负荷为8kg/d。   通过对不同的制冷、除湿技术理论及试验研究,本文发明了一种用于煤矿救生舱的空气调节装置,并结合煤矿救生舱的特点,对该调节装置有源部件进行防爆改装。经试验研究表明,该调节装置现有设计蓄冰量540kg可有效平衡舱内热、湿负荷,实现对舱内温、湿度的控制。   本文在对国外相关技术及标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井下密闭空间环境特点,以及受试人员反应,最终确定井下密闭空间温、湿度的标准范围为:舱内温度22.0~29.0℃,相对湿度小于85%RH,在此范围中即可满足舱内人员正常生存。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改善救生舱内的生存条件,有利于提高对遇难人员的救援效率,有利于降低事故死亡人数,从而提升我国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水平,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玻璃材料在目前和今后的创新应用中被广泛需求。然而,加工符合结构和表面要求的玻璃却面临诸多困难。硬脆本性使它们很难用传统方法来实现精密加工,即不产生破碎和明显的亚表
近年来,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受关注,各种人性化的外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社团语言学习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初级阶段母语的使用,使得学生能自主积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气体静压轴承因为其摩擦功耗低、温升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在超精密加工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同时气体静压轴承也因其承载力小,刚度低和稳定性差都限制了气体轴承的
以新安矿1109工作面为研究背景。1109工作面上方地表为王营村,若采用垮落法开采,必然对地表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为保证地表建筑物安全,必须采取控制顶板移动的措施。矿井
本研究通过样线调查方法,基于立地因子对比分析了非生长季岳麓山东西坡面藤本植物的地方性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岳麓山东坡面藤本植物较西坡面茂盛.这主要由于东坡面是夏季
虚拟装配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工程、航空航天、军事、建筑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虚拟装配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 
随着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针对电力但需求量在不断的攀升,在各个领域中电力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保障电力系统实现稳定、安全运行,并做
论文针对河南省信(阳)南(阳)高速公路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监测实际课题,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采用现场地质调研、现场监测以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手段,并引用了现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影响着教育的
现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电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当电力系统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电网调度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途径.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