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作为美国长居畅销榜的图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受到广大美国读者的青睐。但是在学术界却倍受冷落,对其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寥寥可数。小说本身的复杂意义被研究者长期忽略,不仅是小说的本身的遗憾,也造成学术界该领域的不足。小说类属成长小说,借用儿童的视角进行叙事。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小说叙事的伦理意义进行拆解分析。首先,对小说的主要叙述者即孩童弗兰西叙事的伦理意义进行分析概括。分别从小说情节结构,小说人物及小说的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由于孩童天真感性的思维方式,这个层面的叙事,展现的是一个积极、奋进并且不断积累的世界。其次,分析了与孩童弗兰西占据同等地位的另外一位叙述者,即全知全能的成人叙述者的叙事伦理。成人叙事者理性因子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叙事者的判断受到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Ta所描述的世界是残忍的、暴力的、冷漠的。双层叙事结构交错,使文本具有巨大的张力。文本叙事的伦理意义也就更加复杂。然而小说在普通读者和研究人员受到的不同待遇,都是由于读者对文本不同程度的误读。本文还从小说叙事的手法、读者与创作者经历的共鸣两个方面给出了出现误读的原因。解读了权利话语对误读的利用——接受规训和逃避苦难。为儿童成长小说的解读提供一种思考方向的同时,也说明权利机构可以根据读者境遇对具有张力小说加以利用,从而达到规训和疗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