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格拉斯·罗宾逊是当代西方翻译学界一位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译学理论家,曾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英语系执教多年,现执教于香港岭南大学,任外语系主任。罗宾逊兴趣范围广泛,研究视野十分开阔,他主要关注以人类社会互动为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身体反应转化为思想的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机制的作用,这种研究被称为身体学理论。具体而言,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学理论、翻译理论、文化理论、修辞理论和性别研究等。本文以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身体学为研究对象,将其与西方译学界的传统翻译观点作对比。传统的西方翻译研究研究中更重视对理性因素的研究,而忽略对感性因素的研究,崇尚理性、摈弃感性,这样,译者就被当做翻译的工具,甚至被二元化、完美化。道格拉斯致力于变更研究出发点,把注意力转移到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活动影响很大的感性因素上来,把译者的身体反应,即其主观感受和个体经验当做翻译研究的新的起点。罗宾逊的译学理论以翻译身体学为核心展开,从译者地位、译者与原文作者的关系、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翻译方法、培养译者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指出翻译活动可以被看作是译者同时在与原文作者及译文读者之间进行一种“双声”对话,并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翻译对话理论的运行机制。与以往的研究视角相比,翻译身体学的研究更加新颖、灵活,更能够揭示出人类社会互动——翻译这一活动形式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道格拉斯·罗宾逊教授所提出的翻译身体学理论根本上不同于语言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学派等流派的研究方法,使翻译从传统的语言学领域、文学领域中转移开来,将译者的情感因素、生活经验、帝国、政治、力量的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唤起了翻译理论家界对除理智因素在外的其他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的重视,为全面认识翻译活动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