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最早在2014年由Mehmet等人提出,他们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中往往有较低的HDL和较高的单核细胞计数,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MHR对不良的心血管结局具有预测作用。此后MHR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证实MHR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密切相关。而在神经血管领域,MHR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MHR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根据2019年WHO的数据,脑梗死已经是中国第一致死原因的疾病,发病率达到267.7(241.3-322.0)/100000,自1990年以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了86.0%(73.2-99.0)。相较于城市地区,中国农村脑梗死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这种差异可能和城市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条件差异有关,因此发现便捷有效的脑梗死血清标记物,对于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亚洲人而言,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类型,而颅内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性地收集长海医院脑血管中心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MHR的差异,旨在探索MHR与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进而通过分析颅内动脉高分辨核磁共振管壁成像的特点,探究MHR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可靠的血清标记物。第一部分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急性脑梗死及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已经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炎症标记物,但是与急性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MH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中心急性脑梗死患者389例作为病例组。根据TOAST分型,病例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41例(36.2%),小动脉闭塞型114例(29.3%),心源性栓塞型49例(12.6%)和其他类型85例(21.9%)(包括其他原因型17例、不明原因型68例)。选择同时期长海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3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MHR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MHR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MHR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19 vs0.25±0.12,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血压等因素的干扰后,发现MHR与急性脑梗死显著相关(OR=2.24,95%CI 1.89-2.67,P<0.001)。通过LSD多重比较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型MHR(0.51±0.21)明显高于小动脉闭塞型(0.39±0.18,P<0.001),心源性栓塞型(0.31±0.10,P<0.001)和其他类型(0.42±0.21,P=0.002)。进一步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TOAST分型与MH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HR可作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LAA vs.SAO,OR0.70,95%CI 0.60-0.83,P<0.001;LAA vs.CE,OR 0.49,95%CI 0.37-0.65,P<0.001;LAA vs.others,OR 0.78,95%CI 0.67-0.92,P=0.003)。结论MH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同时MHR可以作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第二部分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的大小,以及责任血管高分辨核磁共振管壁成像的斑块特征,分析MHR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中心住院的行颅内血管管壁成像的患者635例,通过筛选后,选择147名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颅内斑块的有无,颅内病变血管的数量分为无斑块组(27例)、单支血管病变组(72例)和多支血管病变组(48例),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HR与颅内责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MHR反映颅内斑块强化程度的诊断效果,计算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将斑块患者分为MHR高分组和MHR低分组,通过12(中位时间)月的随访,构建Cox回归方程,进一步探究MHR在颅内斑块稳定性中的预测作用。结果Spera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得出MHR与斑块强化程度存在中等程度相关(r=0.469,P<0.001)。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病史、斑块负荷、责任血管颅内管腔狭窄程度、重构方向等因素对斑块强化程度的影响,发现MHR对斑块强化程度存在显著关系(OR=2.13,95%CI 1.45-3.14,P<0.001)。ROC曲线求得MHR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 AUC)是0.821(95%CI 0.726–0.915,P<0.001),判断斑块稳定性与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80,并经过约登指数求得MHR的cutoff值为0.52×109/mmol。以cutoff为界值,将120名斑块患者分为MHR高分组(MHR≥0.52)及MHR低分组(MHR<0.52),经12个月(10.49,13.51)随访,通过构建Cox回归方程,发现相较于高分组,低分组与责任血管斑块强化程度的下降存在显著关系(HR=3.21,95%CI 1.92-5.36,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MHR与颅内责任血管的斑块强化程度相关,并提示MHR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