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与解放——论大众文化中的主体与主体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先产生于西方社会,是工业化和都市化的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在全球化影响和自身社会转型的推动下,中国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并且迅猛发展。今天它几乎蔓延至中国的每个角落,成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对峙的三大社会主干型文化形态之一。大众文化利用大众传媒制造身体幻象、提供游戏化的心理经验、克服认同焦虑,同时大众在其构制的镜像中成为“快感主体”和“消费主体”,也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大众进入了文化生活;它也许是趋时的、媚俗的,但是它却为文化消费者欣然接受。所以,在当今这个感官享受取代理性反思、生活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的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发达是必然的。毫无疑问这种文化是一种工业,它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通过工业化生产的并与商业密切相连的文化产品,电影、广告、流行音乐、通俗小说、电视节目等等构成了它的内容。 当前文化发展的趋势就是文化的商品化,大众文化现象、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正在变成社会文化的主流文化形态,对于传统的文化和美学来说,这种变迁构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因为文化的商品化和工业化带给人们前所未有感官享受。以娱乐大众的文化方式驱逐了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的可能性,以此捕获了作为文化接受者的大众来赚取利润。 大众文化的魅力的确难以抗拒,但是它的这种魅力有其内在的运作机制,首先是大众文化的盛行直接导致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的到了,人们日渐被一种人造的美学自然所包围,抒情、怀旧、快适、快感充斥在社会文化和个体体验之中。传统理论中的社会实践主体“无产阶级”成为普通大众的成员,观念领域对于社会的整体认知成为不可能,其次,大众文化的提供的快适和快感直接与人的无意识接轨,导致了社会个体在大众文化中成为自我欲望的俘虏,被虚幻的定位在一个充满了“主体感”的位置上,由此,大众文化成为大众逃避真实的现实处境的世外桃源,成为遮掩一个分裂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真实“主体”面容在生活中呈现的华丽面具。于是大众文化的再生产就具有了原动力,商品的再生产也得以不断的循环。
其他文献
“鸳鸯蝴蝶派”虽然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近年以来,得益于“现代性”这一充满无限张力的文化语境,有学者提出现代性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显著特征的学术主
女性主义自诞生以来,对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造成强烈的冲击,也带来了人类历史和文化格局的改观。作为文学思潮的女性主义,则拓宽了文学创作的空间和文学批评的视野。但在商品经济
我患慢性气管炎已多年,严重时打打吊针,喝点止咳糖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   一天清晨,我在公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在引颈长啸。老人说他这是在健身:“长啸可以调气、生气、运气、养气,持之以恒,可增气力,强脏腑,对气虚体弱的年迈之人、慢性气管炎患者特别适宜。”自此,我每天清晨准时去公园,与老人一起练半个多小时的长啸。   “长啸”的方法是:放开喉咙,像戏曲演员吊嗓儿似的高喊“啊——,咿——,呜——”
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结构的电气化铁路不断电过分相装置拓扑,该拓扑无需变压器,可直接接入27.5 kV等级的牵引供电系统.拓扑采用两相式结构,两个交流输出端子分别接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