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领域有别与其他产业,一方面它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及补贴,但另一方因学校的身份特殊、多重监管、资产受限等因素,使得学校一旦需要基础建设、更新设备、技术研发而需要资金时便存在诸多限制与困扰。面对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在自主融资方面表现为渠道少、成本高、效率低,制约了其发展。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速,以未来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作为基础资产或底层资产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在公共视野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资产证券化融资产品相对较少,市场发行主体集中,而且面临着一部分不确定性,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高校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高校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概述了我国高校融资及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然后,引入国内高校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成功案例,介绍了其证券发行情况、项目参与方、交易结构和增信措施;之后,对本案例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本文的案例分析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依次分析了本案例在高校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上的表现及其内在原因。第一,通过对参与该专项计划的原始权益人、基础债务人分析和担保人的主营业务和财务状况分析,得出本案例高校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现金流来源主体的财务状况良好与偿债能力较强的结论。第二,采取了发行前资产池现金流的预测分析与发行后跟踪期的实际情况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发现了该案例的基础资产及底层资产仍存在一定质量风险的问题。第三,在对增信措施的分析结果指出了证券分级分层设计、应收账款质押和外部担保的信用增级效果较好,现金流超额覆盖和信用触发机制的信用增级效果一般。第四,对本案例在基础资产及底层资产的风险、专项计划的风险和外部风险三各方面的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整体风险防范措施的作用效果一般。第五,借助同类证券发行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的对比分析确定本案例的证券发行定价合理,达到本次融资的目标和定位。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对案例进行总结,并以此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优化基础资产的质量、完善市场定价机制、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加强风险控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的发展建议。希望以此能为今后高校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