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脊柱损伤患者脑电信号解码肢体运动参数以控制机器人辅助患者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且是目前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非侵入式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安全、快捷,因而与基于侵入式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相比,基于非侵入式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更容易被患者群体接受。实现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辅助需要实时连续的神经假肢控制
【基金项目】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8126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脊柱损伤患者脑电信号解码肢体运动参数以控制机器人辅助患者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且是目前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非侵入式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安全、快捷,因而与基于侵入式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相比,基于非侵入式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更容易被患者群体接受。实现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辅助需要实时连续的神经假肢控制,而先前的研究更多围绕基于脑电信号识别离散运动意图或离散的大脑活动分类。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EEG解码连续运动参数来实现机器人的连续控制具有可行性,并且大量报道了基于低频段EEG的慢振荡幅值特征对连续的运动相关信息进行解码的相关研究。目前基于脑电信号幅值特征的运动信息解码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了EEG信号的相位特征比幅值特征包含更丰富的运动相关信息,可实现更准确的运动控制解码和感知反映。而复数特征能结合幅值信息及相位信息,包含更全面的运动相关信息,这为提高基于浅层线性机器学习模型从脑电信号复数特征解码手部运动参数的精度提供了可能。在脑电信号复数特征的基础上,更为准确的解码模型对解码性能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基于浅层线性机器学习模型从脑电信号解码运动参数需要人工设计特征,难以获取特定于任务的复杂抽象特征。近年来,深度学习因其可自动学习信号的复杂抽象特征,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被证实相比于浅层的机器学习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分类和识别准确性。实数深度神经网络虽然能自动学习脑电信号特征,但只能刻画幅值信息,无法获取相位信息。而复数神经网络因能提取脑电信号的复数特征,相比实数神经网络,复数可以同时表征幅值信息和相位信息,并且在深度神经网络框架下融合这两种互补的信息,从而为提高解码精度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脑电信号解码手部运动参数从特征和解码模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了脑电数据和运动参数的预处理。本文对脑电数据进行了去伪迹,滤波,降采样等预处理工作;对运动参数进行了滤波、降采样等预处理工作。通过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干扰伪迹,提高信号信噪比,作为本文的解码任务的实验数据。2、针对于目前基于EEG信号的幅值特征或相位特征解码手部运动参数的解码精度不够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电信号复数特征和浅层线性机器学习模型解码运动参数的方法。通过提取脑电信号复数特征,将幅值特征和相位特征结合,从而能全面利用EEG信号包含的运动相关信息;使用浅层机器学习的代表性方法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卡尔曼滤波模型(Kalman Filter,KF)对复数特征与复数域运动参数的映射构建线性解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幅值特征和相位特征的解码方法,本文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运动参数的解码精度;同时,该方法的解码精度也优于基于功率特征的解码方法。3、针对基于浅层线性机器学习模型从脑电信号解码手部运动参数需要人工设计特征,难以获取脑电信号的复杂抽象特征。而实数深度神经网络虽然能自动学习脑电信号特征,但只能表征幅值信息,无法表征相位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循环神经网络从脑电信号解码手部运动参数的方法。通过复数循环神经网络输入层对脑电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得到复数域表征,然后,利用复数循环神经网络自主学习复数特征并进一步解码手部运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浅层机器学习代表性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和卡尔曼滤波,本文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基于EEG信号解码运动参数的解码性能;同时,相比基于实数循环神经网络的解码方法,复数循环神经网络对运动参数进行解码可有效提升运动参数解码的精度,展现了所提方法在神经假肢连续运动控制应用中的潜力。
其他文献
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可以从低分辨率图像中重建出细节更丰富的高分辨率图像,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安防监控等现实场景。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取得了远超传统非学习算法的优异性能。众所周知,训练数据的质量对模型的重建性能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立足于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的训练数据,从数据集的真实退化分布和数据采样机制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主流超分辨率模型大多采用下采样合成数据作为训练集,合成数据不符合真实图像
目的 观察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6例早期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结合通腑泄浊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TG
本文以从糖浆中分离所得的嗜酸耐热菌(TAB)为试验菌株,探究该试验菌株在啤酒发酵过程所产生影响以及在糖浆添加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TAB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对酵母泥活性有所影响;糖浆添加方式建议为沉淀槽添加,在95℃以上保温10min方可完全杀灭TAB。
传统的轴对齐边界框在对自然图像中,尤其是密集场景中具有明显旋转方向的目标进行检测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贴合目标边缘,这个问题可能会对后续的检测分割造成较大干扰,并影响实例分割模型的检测和分割性能。这个问题在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过程中更加明显,为此一些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方法引入了定向目标检测的思路,通过重新定义旋转或者倾斜的定向边界框,减轻对于检测过程的干扰。本文将定向目标检测的思路扩展到通用的自然图像中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生物电化学装置,它通过微生物催化在阳极液中发生催化电化学反应,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MFC因集发电、废水处理和传感器监测功能于一体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较低的功率输出和低电流密度成为MFC应用的主要瓶颈。在MFC中,电子转移过程是由附着在阳极表面的微生物介导的,要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阳极的选择至关重要。阳极材料必须具
由于眼底视网膜有丰富的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所以眼底图像被广泛应用于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和眼科疾病的诊断、筛查、治疗和评估。近年来,远程医疗的发展减小了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差距。眼底图像作为辅助医生和计算机诊断的主要媒介,在远程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困于硬件设备与操作技术要求,加上强曝光会降低病人的就医体验,基层得到的眼底图像质量偏低,
人脸面部属性分析是近些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在安防、人机交互、社交娱乐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近些年伴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深度模型被应用于人脸面部属性的分析,但是由于人脸数据广泛存在遮挡、光照、表情变化等干扰,以及现有人脸数据集中广泛存在长尾分布的现象,使得人脸面部属性的精准分析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针对人脸面部属性分析问题,重点研究了年龄估计、头部姿态
由于遥感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场景愈加丰富,针对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算法不断受到关注。传统目标检测算法所输出的垂直矩形目标框在面对遥感影像中的密集目标、大长宽比目标时,存在无法对目标有效分离等各种问题。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旋转目标检测这一细分领域。旋转目标检测将目标以带有旋转角度的矩形框进行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好地分离不同目标,更适用于对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而在深度学习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用深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的及时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人工诊断依赖于医生经验,而且存在耗时长、检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被应用于医疗图像。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三维模型(Three-Dimensional,3D)和二维(Two-Dimensional,2D)模型。前者可能没有足够的图像准确构建三维小结节;后者通常会逐片处理胸部图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