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语篇礼貌策略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Brown & Levinson的礼貌理论和van Dijk的语篇结构理论为指导,对英汉广告语篇中存在的言语礼貌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从语篇策略角度揭示不同文化在对礼貌的认识及阐释上的共性和差异,并力图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对其动因予以一定的解释。 论文以自建英、汉两个广告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其中汉语语料库收集来自《南方周末》和《新民周刊》的50篇广告,英语语料库收集了Time和Newsweek的50篇广告。 论文重点研究广告语篇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前者指语篇的类型特征,包括广告语篇的语步构建和语用构式,后者主要涉及人称、语气和情态等的语用功能。从这些参数出发,论文对两种语言的广告语篇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逐项比较二者的异同,进而分析其内在动因。 研究表明,在对礼貌因子的理解及礼貌策略的选取上,文化差异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从而导致广告语篇在宏观结构安排及微观结构选择上均显现出不同。 总体而言,汉语广告语篇多采用消极礼貌策略,英语广告语篇则更倾向积极礼貌策略。
其他文献
本论文是属于朝汉语言对比研究。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描写与解释想结合的方法,基于大量的朝汉对译语料,研究在现代朝鲜语中由状语词尾构成的“VP1+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有其自身的语篇分析模式。传统文学文体学的研究忽视戏剧这一体裁,且生搬诗歌和小说文体学中的方法。近20年来,借助于语用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戏剧文本的文
数模研究结果表明,三采区块聚驱后,地层中仍残留有大量聚合物。通过室内试验,考察了不同类型聚合物再利用剂的悬浮性,优化选择了YG340-1作为再利用剂,同时考察了聚合物再利用
翻译标准常被视为翻译活动遵循的准绳,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以及翻译工作者应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翻译界对此还没有完全一致的定论。罗新璋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