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中后期,我国的城乡关系处于转型之中,城乡人口、资本、文化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加速,大都市近郊乡村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乡村游憩与休闲功能的开发较为常见。与此同时,中国近现代乡村地位的下降与乡绅的消逝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下发达地区的乡村正在呼唤“新乡绅”的到来,乡村绅士化现象崭露头角、趋向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以南京市近郊桦墅村为例,综合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发展的背景与逻辑、乡村绅士化的特征、互动模式的过程与机制以及桦墅村未来的发展策略。首先,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互动有其发展背景和现实逻辑。工业化的中后期,乡村复兴成为我国发达地区的重要目标,而新一轮的乡村复兴需要开发乡村的审美与消费功能,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都是实现这种功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瓶颈、乡村绅士化自我动力不足。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已表明:绅士化社区有可能与旅游目的地相互推动。这对发展乏力的中国乡村来说不失为一条新的发展理念与新的复兴路径。桦墅村的发展经历了“美丽乡村”阶段、乡村绅士化群体的陆续入住阶段、旅游发展萌芽阶段,其乡村绅士化的特征表现为:乡村绅士化群体入住与原居民搬迁、绅士化群体的乡村偏好以及乡村物质空间的更新等。其次,文章探究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的过程与机制,其相互作用过程表现在乡村旅游对绅士化群体的积极影响以及乡村绅士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对绅士化群体的影响体现在推动乡村绅士化的两个重要过程——“富进穷出”,还体现在旅游发展吸引了中产阶层游客。乡村绅士化现象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乡村新群体入住与物质空间的更新作为旅游吸引力促进并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景观节点原居民搬迁也维护了乡村景观的完整性,突出了乡村的原野风光。发展动力机制中,外部驱动力表现为城市居民短途休闲游的需求拉动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及资金支持;内部驱动力表现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各方群体的积极参与。之后,文章对这种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相比之下,桦墅村第二次绅士化群体入住的阶段是缺失的,绅士化尚处于初始阶段,且资本在推动地区旅游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纵向上,从农家乐模式到景区化模式再到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协调发展模式,城乡要素互动不断加强,互动发展模式是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体现。西方国家乡村绅士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包括房地产大量开发导致的当地居民对于自然环境的担忧、外来居民对原有社区社区认同感的冲击、新群体和土著居民间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第二住宅导致的“卧城”现象等。当前在桦墅村,如何更好的发展和保护乡村、如何协调不同的利益群体仍是重要的课题。借鉴西方,面对当下,文章提出桦墅村的发展应适当保留部分村民与部分农业、协调先入住绅士化群体(主要为艺术家)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充分论证乡村人口承载力和旅游承载力、避免优质空间的过度私有化以及耐心有序地推动乡村绅士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