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滥采滥伐,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进入自然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也随之不断地增加。汞是重金属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物之一,能长时间滞留在环境中很容易迁移到全球各处。以往的监测结果显示,水体汞含量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问题仍存在,水体中的汞通过食物链富集后,最终导致人类因食用汞污染水产品而发生中毒现象。因此,对水体中汞污染的监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斜生栅藻、斑马鱼为实验材料,经过不同浓度HgCl2染毒,测定斜生栅藻生理生化指标、光合色素含量等来评价HgCl2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斑马鱼经染毒后,取其肌肉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并提取RNA进行半定量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AChE、CYP4501A、Cu/Zn-SOD等基因的相对转录量。1.HgCl2对斜生栅藻细胞数目、光合色素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影响HgCl2染毒后,斜生栅藻细胞数目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减少。HgCl2对斜生栅藻的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为0.986 mg·L-1。96h后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结果显示低浓度刺激—高浓度抑制效应,SOD活性在低浓度染毒组明显上升,高浓度组下降。MDA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实验结果表明,MDA和类胡萝卜素可以作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环境污染的监测。2. HgCl2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测定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HgCl2对斑马鱼染毒浓度分别为0、158.49、199.53、251.19、316.23、398.11μg·L-1,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计算得出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244.06μg·L-1。分别以0、0.1LC50、0.4LC50、0.8LC50的HgCl2进行染毒,取其肌肉进行实验。AChE活性在染毒第一天和第七天都随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第七天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SOD活性第一天基本不变,但第七天随浓度增加呈现浓度效应关系,染毒组和对照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HgCl2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大。3. HgCl2对斑马鱼基因相对转录量的影响AChE基因转录水平在第一天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和酶活性改变基本一致。第七天在O.1LC50浓度组和0.4LC50浓度组基因转录呈上升趋势,0.8LC50浓度组下降,且和对照相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CYP4501A基因转录量在第一天随浓度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七天CYP450 1A基因转录水平在低浓度组上升,高浓度组下降,出现低浓度刺激,高浓度抑制效应。Cu/Zn-SOD基因转录量第一天都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第七天低浓度组上升,高浓度组下降,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因此,HgCl2对斑马鱼的毒性很强,其SOD,AChE活性显著改变,AChE、CYP4501A、Cu/Zn-SOD等基因的相对转录量亦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