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每况愈下。世界各国政府大规模的放松了经济规制,但同时也意识到了加强环境规制的重要性。早期的经济学家有着这样的观点:环境规制能够改善生存环境,但同时也会阻碍经济增长。就一个国家来说,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是不可兼得的,也就是说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关系。但是“波特假说”的提出者波特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一个企业并不是依靠静态效率和固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行动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变动约束条件下的改进和创新才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恰当的环境规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但其资源效率低下和需要技术革新的信号也是由环境规制带来的,从而被规制的企业激发出了进行技术创新的潜能,产生了“创新补偿”效应。这种效应不但可以弥补被规制企业增加的那部分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加强。那么环境规制究竟是会促进经济增长还是阻碍经济增长呢?两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选用的是面板数据,时间选定2004年至2009年,省区选取了27个。从结果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与经济增长均互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发展。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与经济增长互为替代关系,说明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各个地区当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政策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环境规制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