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瘟疫灾害是因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而造成的大规模人类死亡的自然灾害。清代安徽地区疫灾频发,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安徽省在清代268年间有72个疫灾流行年数,平均3.72年发生1次疫灾,疫灾频度约为26.9%。疫灾县数涉及到53个,疫灾广度约88.3%,累计疫灾县数达187个。从时间分布特点看:在朝代分布上,宣统朝疫灾频度最大,顺治朝疫灾频度最小;在季节分布上,清代安徽疫灾主要集中在夏秋2季;在周期规律上,呈现5个波峰、6个波谷,六项式趋势线呈向两边拉伸的“M”型曲形,可知清代安徽疫灾总体波动幅度不大,集中分布在清中后期。从空间分布特点看:以县域尺度论,清代各朝安徽均有疫灾县,乾隆朝最多,且疫灾县空间分布特点因朝而异,呈片状、条带状、零星点状等多种形态分布;以府域尺度论,疫灾频度与疫灾厚度均为庐州府最高;以疫灾的总体分布而论,庐州府地区为清代安徽疫灾聚集区,皖南徽州府地区为疫灾稀疏区,其他地区为中间过渡带;在疫灾重心上,不同时期疫灾重心变迁先南后北,中后期后均落于庐州府内。在疫灾环境机理分析上,清代安徽疫灾发生受环境特征、自然灾害和气候变迁等因素综合作用。安徽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河流等要素与瘟疫灾害关系密切,社会环境中政策制度、人口变动、经济活动、交通状况、战争匪乱、社会习俗等要素对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自然灾害与疫灾关系层面上,清代安徽地区水灾对其影响最大,在0.05置信水平下相关系数高达0.558,呈明显正相关,淮河、长江流域水灾发生率高,导致其周边府县疫灾频度较高;旱灾、地震、蝗灾虽在某种情况下会引起疫灾发生,但与清代安徽疫灾时空分布特征呈弱相关,在0.05置信水平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0.384、0.115。在气候变迁与疫灾关系上,安徽地区十年疫灾指数与十年寒冬指数成反比,可见温暖期多为疫灾稀少期,说明寒冷期常常是疫灾频繁期;安徽地区十年疫灾指数与旱涝等级序列基本成反比,多年连旱容易诱发疫灾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