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由于席夫碱具有抑菌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近年来有关丹皮酚席夫碱的合成和抑菌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一大类药物,但其频繁使用可引起胃肠道损害,据统计有20%左右服用NSAIDs的患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因此,降低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运用药物设计的前药拼合原理,将丹皮酚席夫碱与含羧基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缩合,得到新型的前体药物。期望通过双缩合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能增强抗炎活性,降低胃肠道的副作用。
研究方法:以丹皮酚为原料,经乙醇胺、异丙醇胺的修饰,与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卡洛芬、吲哚美辛、洛索洛芬、依托度酸、舒林酸)缩合而成16种化合物,分别是丹皮酚缩乙醇胺系列(A1~A8)、丹皮酚缩异丙醇胺系列(B1~B8)。其中化合物A1、A2已有报道,其余14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1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都经过1H-NMR、MS和IR验证。采用二甲苯致炎法考察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定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并且通过解剖显微镜的观察探究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胃肠道的副作用。
研究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H谱(1H-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等确认了化学结构和分子量。抗炎活性实验表明:16个目标化合物均能显著减轻小鼠的耳肿胀,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都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同时,能明显减少小鼠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通过显微镜观察,与阳性对照组布洛芬组比较,16个目标化合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结论:通过核磁、质谱、红外等表征,合成所得的化合物与设想的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一致;抗炎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P<0.01),并且目标化合物均能使炎症组织中的PGE2的含量降低,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有关;胃肠道刺激实验说明16个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胃肠道副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研究方法:以丹皮酚为原料,经乙醇胺、异丙醇胺的修饰,与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卡洛芬、吲哚美辛、洛索洛芬、依托度酸、舒林酸)缩合而成16种化合物,分别是丹皮酚缩乙醇胺系列(A1~A8)、丹皮酚缩异丙醇胺系列(B1~B8)。其中化合物A1、A2已有报道,其余14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1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都经过1H-NMR、MS和IR验证。采用二甲苯致炎法考察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定炎症组织中PGE2含量,并且通过解剖显微镜的观察探究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胃肠道的副作用。
研究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H谱(1H-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等确认了化学结构和分子量。抗炎活性实验表明:16个目标化合物均能显著减轻小鼠的耳肿胀,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都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同时,能明显减少小鼠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通过显微镜观察,与阳性对照组布洛芬组比较,16个目标化合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结论:通过核磁、质谱、红外等表征,合成所得的化合物与设想的目标化合物结构式一致;抗炎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都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P<0.01),并且目标化合物均能使炎症组织中的PGE2的含量降低,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有关;胃肠道刺激实验说明16个目标化合物对小鼠胃肠道副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