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命力的产业。具有“产品增值空间大、产业带动能力强、转型提升作用好、提供就业机会多、创新关联范围广”等特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也加强了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将其列入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化,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向西部转移。对于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对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西部地区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市从中挖掘出各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促进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首先对产业发展模式的定义、内涵、类别进行了概述,并对相关理论做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等,为全文的论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发展机会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在竞争力测评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界定了我国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之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对西部地区电子信息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相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区域内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间的发展存在非均衡性,竞争力强的省市数量极少;当前,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其中多数省份属于三低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