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SMA沥青路面结构在我国应用广泛,我国当前的SMA路面已经超过两万公里,而路面在大、中修过程中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废弃沥青混合料,该旧料的再生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目前大量的SMA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处理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再生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对改性SMA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找出适合于改性沥青路面再生的方法。首先,本文总结了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旧沥青抽提回收的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并对旧沥青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法;以SBS改性沥青的组成及老化机理为基础,采用沥青四组分和红外光谱试验方法分析了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组分变化和官能团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过程中,轻质组分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SBS双键发生反应,形成大量羰基,逐渐转变为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增大了沥青的粘度与硬度;然后,从再生剂的再生机理与功能作用出发,总结分析了国内再生剂的质量标准指标。并采用三大指标试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低温弯曲蠕变试验、布氏粘度试验对SMA-13与AC-13两种混合料中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剂能够恢复老化SBS的技术性能,明显改善沥青的延度,增强沥青低温抗开裂性能,但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有不利影响,再生沥青的G*/sinδ值远低于老化原样沥青;在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再生剂和沥青中的轻质组分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挥发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使得再生沥青整体硬度和粘度变大,最终确定再生剂的最佳掺量为5%;再次,对SMA-13旧料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三挡新集料进行矿料级配设计,控制RAP旧料的掺量分别为90%、85%和80%,对SMA-13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最终确定出三个RAP旧料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6.15%、6.12%和6.08%,与建设初期油石比相差不大,表明在确定高RAP掺量油石比时,以建设初期油石比为再生沥青混合最佳油石比相对可靠;此外,在相同油石比下,随着旧料掺加量的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下降,旧料的存在不利于混合料的压实;再次,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谢伦堡析漏试验以及肯塔堡飞散试验对三种RAP掺量的SMA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RAP料掺量的增大可有效提升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开裂性能有不利影响;三种再生SMA混合料的抗水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但随着RAP料的掺量增大而逐渐降低;三种再生SMA混合料的沥青析漏损失和飞散损失满足规范要求,再生剂、新沥青与旧改性沥青之间混合相容性良好;最后,对SMA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以重庆酉阳某立交路段SMA-13型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路段为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再生后的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抗滑系数等技术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路面整体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