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最近十多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它可用于结肠局部病变的治疗,在蛋白、多肤类药物的口服给药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有关其病因、发病机理、治疗药物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学研究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具有辨证灵活,疗效显着,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剂型的落后又严重制约了中药治疗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进行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丁香叶为木樨科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洋丁香(syringavulgaris L.)和朝鲜丁香(syringa diatata Nakai)的干燥叶,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著名的观赏和园艺植物。丁香叶味苦性寒,民间将其作为传统中草药,主要用于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等。近年来,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对丁香叶的药理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丁香叶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并已收载于《黑龙江省药品标准》。丁香叶制剂炎立消胶囊、片剂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药品标准》,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肠炎、上呼吸道感染、黄疸性肝炎、菌痢等感染性疾病,疗效显着,副作用小,基础研究较为深入。虽然丁香叶是治疗炎性肠病的有效药物,但普通制剂口服后药物成分易在胃肠道上部吸收,因此需制备成结肠靶向释药系统,以提高有效成分在结肠局部病灶的治疗浓度,减少全身吸收带来的副作用。本文选用丁香叶有效部位作为模型药物,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制备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化学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双重指标研究丁香叶有效部位提取工艺,建立检测内在质量的定量方法,研究制备了pH依赖-时间控释型结肠定位包衣片,使药物在结肠段精确释放。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丁香叶中丁香苦苷类成分进行提取精制,以丁香苦苷为考察指标,建立HPLC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指标性成分提取率的工艺因素。丁香叶经水提取,70%乙醇沉淀,以AB-8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4BV的水洗脱除去杂质后,收集5BV的50%乙醇洗脱液为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对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且原材料和能耗低,经济实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工艺可作为富集丁香苦苷类成分的有效方法,为丁香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滚转包衣机多层薄膜包衣技术制备结肠定位包衣片,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作为隔离层,pH敏感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30D-55与Eudragit S100混合包衣液作为肠溶层,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L30D和EudragitRS30D混合液作为缓释层,以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滑石粉作为抗粘剂,通过正交实验进行处方优化,研究包衣片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速率。结果表明,最佳包衣处方:隔离层增重1.2%;肠溶层组成Eudragit L30D-55:S100(1:5),包衣增重5%;缓释层组成(1:1.5),包衣增重2%。包衣片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2小时无药物释放,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3小时药物释放低于10%,在pH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呈缓慢释放,12小时内药物释放量在70%左右,累积释药百分率达到标示量的80%以上。为了进行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血浆中丁香苦苷浓度HPLC检测方法。丁香苦苷浓度在0.524~52.4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未包衣片芯为对照,研究6只健康家兔口服PH依赖-时间控释型结肠定位包衣片的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结肠定位包衣片的体内吸收显着低于未包衣片芯(P<0.01),PH依赖-时间控释型结肠定位包衣片和未包衣片芯的丁香苦苷AUC0-36分别为75.306 mg/L·h和202.383 mg/L·h,二者间不具生物等效性。pH依赖-时间控释结肠定位包衣片的体内吸收时滞为4.6h,与体外释药时滞基本相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证明,结肠定位包衣片可显着减少全身吸收,具有较好结肠靶向性。本研究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的变化情况,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结肠粘膜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粘膜Fas,Bcl-2,Bax,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蛋白表达;采用β-actin作为管家基因,绘制了该基因定量PCR的标准曲线,建立了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来检测目的基因Fas,Bcl-2,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水平,研究丁香叶有效部位对UC的治疗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特别是通过观察它们对UC大鼠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途径的影响,为揭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规律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