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i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陈皮为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药材分为“陈皮”(福橘(Citri Reticulatae‘Tangerina’)、大红袍(Citri Reticulatae‘Dahongpao’)和温洲密柑(Citri Reticulatae‘Unshiu’)等的干燥成熟果皮,产于福建、四川、浙江等)和“广陈皮”(为茶枝柑(Citri Reticulata‘Chachi’)和行柑的干燥成熟果皮,产于广东新会、四会),其中以“广陈皮”的质量为优,“广陈皮”中又以新会陈皮为道地药材。同时其亦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驰名中外,为广东省出口的传统道地药材和传统调味佳品。道地广陈皮和贮存时间越久的陈皮,药用与调味效果不同,市场售价也高,所以出现了以外地陈皮冒充新会陈皮、以茶水染色的新皮充当久置陈皮的假冒伪劣产品。传统的感官及性状鉴别和现代的色谱分析均不能满足对市场上陈皮进行快速准确鉴别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快速、科学、准确的鉴别方法。近年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在中药鉴别研究中的应用有许多报道,尽管其反映的是中药混合成分的分子吸收的叠加,但只要中药内各种化学成分的质和量相对稳定,样品的处理方法统一规范,则其红外光谱应该是相对稳定的。种质、产地和贮存年限等外界因素对药材组分的影响,从红外光谱上应能反映出各自的差异。本论文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贮存年限和不同产地的陈皮进行鉴别比较,从整体上分析鉴别陈皮贮存年限与陈皮化学成分(即红外指纹特征谱)的关系,并找出产地不同导致成分的差异(即红外指纹特征谱的差异),为广陈皮的道地性鉴别提供准确、简便和可靠的依据。本文运用红外光谱、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陈皮进行了三级宏观指纹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有:(1)运用FT-IR技术,建立不同贮存年限新会陈皮的红外指纹图谱;(2)应用FT-IR技术,建立不同产地陈皮的红外指纹图谱;(3)建立快速鉴别不同贮存年限新会陈皮和不同产地陈皮的红外光谱三级宏观指纹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贮存年限的增长,橙皮苷含量增多,并产生一定量的有机酸或有机酯类物质;(2)产自广东、广西陈皮的挥发油都含有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成分,而其它产地的陈皮挥发油不含该组分。红外光谱三级宏观指纹分析方法以其快速、准确、直观的特点,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中药生产控制及中药材的快速质量评价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