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非常高的一种类型,其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也存在个体差异,已知影响因素较多,如分期、年龄、性别、一线化疗周期数等。本研究主要探讨CEA、NSE、CYFRA21-1这三种标志物与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病例选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疗科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共有5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了4-6周期EP方案化疗,后行肺内残存病灶及淋巴引流区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1疗程,同步顺铂30mg/m2,增敏4-6次,放疗剂量:54Gy-60Gy/1.8Gy/30-33f。患者在放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采血,检测CEA、NSE、CYFRA21-1含量。并随访至2015年1月1日。以CR+PR统计为有效率(RR),以CR+PR+SD统计为疾病控制率(DCR)。结果:1、小细胞肺癌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异常与否对近期疗效影响的单因素分析:CEA升高组的DCR为60.0%,正常组为8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3。CEA升高组和正常组RR分别为40.0%和65.3%,差异无明确统计学意义,P值为0.135.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RR和DCR分别为40.9%、68.2%和73.3%、9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和0.019。CYFRA21-1升高组和正常组的RR和DCR分别为54.5%、63.6%和62.5%、87.5%,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6和0.057。2.小细胞肺癌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异常与否对近期疗效影响的单因素分析:CEA升高组和正常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不同,分别为50.0%、62.5%和62.7%、86.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2和2.777。NSE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不同,分别为12.5%、37.5%和79.1%、10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CYFRA21-1升高组和正常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不同,分别为38.5%、61.5%和67.4%、89.1%,两组间D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9,两组间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059。3.单独分析小细胞肺癌治疗前标志物异常患者近期疗效提示:CEA三组的RR和DCR分别为0%、0%,40.0%、80.0%,66.7%、66.7%,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17,0.185。NSE三组的RR和DCR分别为0%、33.3%,88.9%、100%,14.3%、57.1%,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12。CYFRA21-1三组的RR和DCR分别为0%、33.3%,80.0%、80.0%,66.7%、66.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2和0.729。4.治疗前后小细胞肺癌CEA、NSE、CYFRA21-1三种肿瘤标志物异常与否与预后的分析:治疗前:CEA升高组的中位生存期(MST)为9个月,正常组MST为13.4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值为0.073。NSE升高组的MST为10.5个月,正常组MST为1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CYFRA21-1升高组的MST为10.6个月,正常组MST为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124。治疗后:CEA升高组的MST为9个月,正常组MST为13.4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值为0.581。NSE升高组的MST为9个月,正常组MST为1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CYFRA21-1升高组的MST为12.7个月,正常组MST为12.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294。结论:1.治疗前CEA、NSE异常与否与患者近期疗效有相关性。2.治疗后NSE、CYFRA21-1异常与否与患者近期疗效有相关性。3.NSE异常与否对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具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