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正常志愿者和肝脏纤维化患者的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I,DWI)研究,了解正常人群和肝纤维化患者肝脏DWI成像特点;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评估肝纤维化中的临床可行性,并评价其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F0-F6)分期、炎症分级的准确性。   方法:对77例经组织学证实肝纤维化的患者(平均年龄29.27±6.62岁)和37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46.97±16.56岁)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其中24位肝纤维化患者一年后复查DWI、肝脏组织学检查),用不同的b值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噪比值(SNR)及图像质量。   结果:(1)不同年龄、性别的正常肝脏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左叶ADC值明显大于右叶ADC值;肝脏右叶VII、VIII段ADC值明显大于右叶V、VI段ADC值;正常肝脏ADC值(10-3mm2/s)为2.36±0.14(范围2.15-2.60,b=200 s/mm2)、1.59±0.10(1.48-2.37,b=500 s/mm2)、1.48±0.25(1.42-1.76,b=1000 s/mm2)。(2)ADC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两者间存在负相关性。B=500、1000s/mm2时进展期肝纤维化(F≥3)与正常、轻度肝纤维化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200s/mm2时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B=500 s/mm2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88,敏感性为77.8%,特异性分别为87.3%,ADC阈值为1.695(10-3mm2/s);b=1000 s/mm2轻度肝纤维化的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799,敏感性为84.1%,特异性分别为69.2%,ADC阈值为1.605(10-3mm2/s)。(3)除b=200s/mm2外,其他b值时,随着炎症分级的增加,肝脏ADC值逐渐减小,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与炎症分级间存在弱负相关性。当b=1000s/mm2时,诊断极轻度炎症具有较高敏感性(83.3%)和特异性(77.8%),ADC阈值为1.605(10-3mm2/s)。(4)b=200 s/mm2时ADC值与凝血时间(PT)、白球蛋白比值(A/G)具有相关性;b=500s/mm2时ADC值与PT之间具有相关性;b=1000 s/mm2时ADC值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酰转肽酶(GGT)具有相关性。(5)b=500、1000s/mm2时第二次DWI ADC值与病理组织学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存在相关性;两次ADC值变化程度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b=10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低于其他b值时(p<0.05)。   结论:正常肝脏ADC值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肝脏左叶及右叶VII、VIII段因受呼吸、胃肠蠕动等影响,其ADC值较肝右叶V、VI段ADC值大,因此测量ADC值的感兴趣区一般置于肝脏V、VI段。磁共振弥散成像是定量评估肝纤维化,有助于诊断轻度、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有效检测手段,并可用于发现极轻度炎症改变,评估肝纤维化治疗效果;目前,在肝脏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测时推荐采用500、1000s/mm2的b值。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与闭孔路径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OTs)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截止到2009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目的]   调查瑞芬太尼使用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观察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氯胺酮、氟比洛芬酯、芬太尼及布托啡诺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发生的影响,为临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