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58-2007年间的月平均SODA资料,对北赤道流(NEC)流量和分岔点位置以及印尼贯穿流(ITF)体积输运的季节、年际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NEC分岔点和ITF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上465mNEC分岔点纬度、北赤道流—黑潮—棉兰老流(NKM)流系体积输运及ITF流场和体积输运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EC分岔点的位置在6月到达最南端(13.8°N),12月到达最北端(15°N),年平均分岔位置在14.33°N左右;NEC和棉兰老流(MC)流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5月,最小值均出现在9月;ITF体积输运表现为北半球夏季大、冬季小;其中望加锡海峡作为ITF的主要通道,体积输运在8月份达到最大,为10.09Sv,12月最小,为4.83Sv,年平均输运量7.75Sv。对季节变化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到:NEC分岔点南移,ITF流量增大,NEC分岔点北移,ITF流量减小;NEC分岔点的季节变化滞后NEC流量季节变化2个月,二者负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92;NEC体积输运超前于ITF体积输运3个月时,二者季节变化的正相关系数最大为0.93;NEC分岔点的季节变化在超前ITF流量的季节变化1个月时,二者的负相关最大可达-0.86。利用50年的SODA资料对NEC分岔点、NKM流系、ITF输运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ENSO事件、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的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NEC分岔点、NEC、ITF输运的年际变化周期均在2-7年之间,且1979年前的年际变化周期较小,1979年以后周期明显增大;在ElNio年,NEC分岔点由北向南移动,NEC、MC及ITF的流量减小,而紧接着的LaNia年,NEC分岔点由南向北偏移,NEC、MC及ITF的流量增大,而黑潮流量变化相对NEC和MC影响不显著;ITF输运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太平洋的ENSO信号影响,但在某些时段(如1994年)IOD信号对ITF输运的影响会更为突出。通过对NEC分岔点纬度、ITF流量年际变化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1958-1978年,ITF流量滞后NEC分岔点的年际变化1个月时,二者的负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36。1979-2007年,ITF流量滞后NEC分岔点的年际变化10个月时,二者的负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65;总体来看,ITF流量的年际变化要滞后于NEC分岔点的年际变化,且近30年二者的负相关性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