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中国第二外语学习者的双宾语习得,即语言的迁移现象。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学习者的母语习得会影响到对第二语言的获取。因此,Odlin(1989)认为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现象与第二语言的习得紧密联系。近年来,从句法和语义领域所进行的二语习得的研究显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的形式,而且还要学习与形式所关联的意义(Radford,1997)。因此,该领域的第二外语研究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第二外语的习得过程,帮助学习者衡量与二语习得相关的语言学知识。本研究在实践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清楚的显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克服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同时它可以提供第二外语学习者如何去获取普遍文法的证据。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从功能方面和限定词方面来强调这一领域。本文从argument structure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本文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假定英语与汉语中的双宾语的特性相同,如学习者很少出错,那么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双宾语的特性以何种方法被预测和提出?2、基于母语的影响,第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何种错误?3、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第二外语学习者克服语言的负迁移现象?根据研究问题,本文得出了3个假设:1、英汉语言中的双宾语的相似结构可以促进中国第二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由于双宾语中的给予类双宾语在汉英语言中结构相似,中国学生可以容易的接受给予类双宾语。2、英汉语言中的施益体的不同结构使得中国第二外语学习者很难接受创造类和取得类双宾语。创造类双宾语和获取类双宾语的动词结构在两种语言中不同,由于结构迁移理论的影响,中国学生在接受创造类和获取类双宾语存在困难。3、根据假设1和假设2,作者总结到双宾语结构中创造类双宾语和获取类双宾语的习得比给予类双宾语的习得发展缓慢。本文在实验部分采用两次测试来收集实验数据和详细的信息,共有90名学生参与本次试验。通过试验1(完形填空),作者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把学生分为3个小组。试验2(翻译测试)显示中国学生对双宾语的习得结论与本论文的假设一致。最后,本文提出本研究的意义和相关建议,同时研究的局限性也被讨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