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脑膜瘤复发的因素及复发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的480例患者资料,其中复发脑膜瘤30例。对患者进行随访,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失访患者排除后,获得完整复发脑膜瘤患者资料21例作为研究组。在450例未复发脑膜瘤的患者中随机选出21例作为对照组,并获得完整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之间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影像特征(形状、部位、大小)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化指标(EMA、vimentin、S-100、Ki-67、PR)的差别,并将差别显著的临床数据与免疫组化数据分别进行二元Logistics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年龄平均62.2岁,初发组年龄平均57.5岁,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复发组男性9人占该组的42%,女性12人占该组的58%,初发组男性6人占该组的29%,女性15人占该组的71%。复发组男性比例较初发组增高,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临床症状特点表现为发生癫痫的比例(29%)较初发组(14%)增高,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影像特征中,复发组具有不规则形状(包括分叶状(24%)及蘑菇状(33%))的特征,初发组肿瘤形状以圆形为主,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复发组肿瘤部位(凸面43%、大脑镰旁失状窦旁24%、颅底19%、小脑幕9%、脑室内15%)与初发组肿瘤部位(凸面48%、颅底19%、大脑镰旁矢状窦旁14%、小脑幕9%、岩斜区5%、鞍结节5%)比较,复发组凸面脑膜瘤的比例较初发组减少,复发组大脑镰旁失状窦旁脑膜瘤的比例较初发组增高,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肿瘤大小(<4cm(10%)、≥4cm(90%))与初发组(<4cm(86%)、≥4cm(14%))具有明显差异。手术切除程度按照Simpson分级标准分类,复发组(Simpson I级28.5%、II级43%、III级28.5%),初发组(Simpson I级81%、II级15%、III级14%),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病理分级按照2007年WHO分级标准,复发组(WHO I级19%、II级57%、III级24%),初发组(WHO I级81%、II级19%),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类型,复发组(内皮型14%、混合型15%、非典型性62%、恶性19%),初发组(内皮型62%、微囊型29%、血管瘤型15%、混合型15%、非典型性1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指标中,PR、Ki-67、EMA具有统计学差异,vimentin及S-100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临床资料数据中影响因素排名WHO分级>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形状>Simpson分级,免疫组化指标中影响因素排名:PR>ki>EMA。复发组随访时间最短19月、最长256月、平均120月,初发组随访时间最短5月、最长68月、平均35月。复发组患者中,复发二次者有8人,复发三次者有2人。复发组中初次手术至第一次复发平均间隔时间为73月,第二次手术至第二次复发平均间隔时间为23月,第三次手术至第三次复发平均间隔时间为9.5月。有两名复发脑膜瘤患者,初次病理诊断为非典型性脑膜瘤,第二次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结论:1.复发组患者肿瘤形状多呈不规则状(分叶状、蘑菇状),肿瘤直径较大,肿瘤的WHO级别较高,常见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II、III级切除复发率较I级复发率高。2.免疫组化指标中,PR阴性提示肿瘤易复发,Ki-67>10%提示肿瘤易复发,EMA阳性提示肿瘤易复发。3.复发因素包括:WHO分级、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Simpson分级、肿瘤形状、PR、ki-67、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