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术语篇中,转述语的使用体现了作者对某一学科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使作者纳入本领域的学术圈。较好地使用转述语不仅体现作者深谙学术规范、学术功底扎实、学识渊博,同时,也是作者建立学术对话空间、实现人际互动、说服读者的一种修辞手段,也是表达作者立场、阐明观点的一种直接手段。概括地说,转述语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论文质量的高低、说服性强弱、文章趣味性等问题。而使用好转述语其中关键一点就是使用好转述动词及搭配好相应的转述主语。然而,在国内经研究发现,许多年轻作家特别是在校学生,在写论文时往往不能恰当的使用转述语来引用前人研究或表达自己观点,即使他们的文章中也出现很多转述动词,但是其用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转述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但在过去十几年中,研究往往集中于转述语结构的研究以及转述动词语法层面的研究,对于转述动词及转述主语所表达的立场研究较少,而基于语料库、对比中国研究生和国际学者论文的研究更少之又少了。因此有必要将两者对比,进行深入研究,看其在使用转述动词是有什么样的差异,国际学者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建立学术空间,实现人际互动的。本研究试图从转述句的数量、转述动词的类别及频率和每个类别下转述动词的语义及转述主语来分析中国学生和国际学者在转述语方面使用的异同,分析中国学生在转述语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建构的立场。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自建国际学者语料库(IRC)和研究生硕士论文语料库(PGSC)各计200,000词,利用检索工具antconc3.2.4,文本处理工具PowerGrep,统计工具Chi-square examination等结合人工辅助,并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用以分析两个语料库中转述语的使用情况及其立场建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掌握了一些转述动词的基本用法,并能变换不同的转述动词来使句式更为丰富。但学生似乎没有意识到转述动词的修辞功能,常混淆转述动词积极、消极或中立的含义,特别是易把消极转述动词误用为中性或积极动词。而在国际学者方面,使用转述动词是意义分明,使用消极转述动词时,国际学者往往是有意为之,意在间接地指出此处观点存在争议,与此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既实现了人际互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性。在转述主语方面,作者主要研究其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发现国际学者往往通过使用第一人称来强烈表达自己观点,使得个人身份尤其突出,而中国学生往往有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以作万全之策,以免引起过多争议。此外,中国学生少用第一人称也跟国内学术论文写作一直强调客观性而不鼓励用第一人称的情况有关。总的来说,国内研究生的论文中转述语的使用上稍显生硬,没有注意到其修辞功能,对前人的研究大都没有批判,作者、被引用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不强,立场表达不坚定、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来自于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方面还有所欠缺,也有平时学术写作的训练不够有关。本研究为国内研究生今后的学习与研究生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