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卫视《传承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记忆理论,探索该节目对文化记忆进行的符号建构、内涵建构及其建构价值,最后简要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绪论明确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确立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而在媒介传播领域的研究关注仍然不够,关于视觉时代文化记忆的媒介——电视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传承者》为研究对象,对电视这一媒介对文化记忆在符号和意义两个方面的建构及其价值应用进行分析论述,从而实现文化记忆在电视领域研究的理论延伸。为本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深入思考当下环境主流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实现拓展主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第一章首先分别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电视节目《传承者》和文化记忆进行相关论述,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所指的文化记忆主要指借助于书法、诗歌、戏曲、绘画、音乐、武术、舞蹈等载体或表现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国精神。《传承者》利用电视这一视听媒介,将中国传统文化搬上屏幕,为受众建构起共通的意义空间,进而为大众建构起文化记忆。由此得出《传承者》是文化记忆载体这一结论。第二章通过对《传承者》细致的文本解析,从语言符号(声音语言和文字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画面和音乐音响)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传承者》对文化记忆进行的符号建构。记忆是借助符号得以再现和表述的,而电视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结合而成的。通过对《传承者》进行具体分析,探析其是如何实现对受众文化记忆的建构。第三章从人与自然,仁礼思想以及人本精神三个方面探析《传承者》对文化记忆进行的内涵挖掘。节目通过语言符号和画面、音乐等非语言符号共同构建出编导所要呈现于观众面前的人物或事物。然而,就能指与所指的层面来看,节目不是要单纯用符号堆砌相应的人物或事物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能指建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其背后内涵的挖掘,实现所指建构,从而给予今人思索与启迪。第四章则论述了《传承者》对文化记忆进行建构的价值。众所周知,在大众文化时代,缺少娱乐元素的节目在内容细节表现及情绪感染等方面是十分欠缺的;而非遗类节目中有近一半是类似“寿山石”的静态小众呈现,这为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提出了更大挑战。由于先天性缺少了动态基因与大众元素,非遗文化项目并不是刺激收视的优选。北京卫视在泛娱乐化大潮中,清醒而执着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突出的行业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第五章主要分析《传承者》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传承者》节目在成功运作的同时,在这一方面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三:节目编排零散,影响传播效果;传播内容重复,降低节目品质;长远意识薄弱,缺乏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