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啦啦操运动自流传至我国后迅速发展,如今已是受大众欢迎的一种运动项目。随着我国啦啦操的普及与大力推广,啦啦操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普遍存在,逐渐形成了教学训练、课间活动、表演比赛等多种开展模式。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更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对美的欣赏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社会适应力。然而,啦啦操运动虽然被广泛推广,并大力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使得啦啦操的教学现状也在发生着变化,啦啦操开展的软硬件设施的局限性,小学体育教学中其它运动项目占据着主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也各有不同。因此,探索和调查啦啦操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开展现状,分析其相应的影响因素,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对策,有利于啦啦操运动项目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更有助于啦啦操项目更好的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中。本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的小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区内小学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针对学校啦啦操开展的场地设施、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学生状态等情况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大部分学校啦啦操运动是在室外开展,只有在恶劣天气下才会在室内开展体育活动。而室外开展啦啦操活动主要是在塑胶操场上或水泥硬地上进行,拥有正规场地的学校少之又少,场地资源相对匮乏,练习内容主要以徒手操为主,其原因主要在于啦啦操的设施、器材不足,专业化、竞技化程度不够。2.小学啦啦操教师队伍女教师居多,且教师年轻化特征显著,虽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准,但教材和教学内容固定,动作编排创新不足,开展方式与广播操相类似,缺乏啦啦操项目的考核评价,啦啦操的开展一方面是作为其它体育训练的辅助手段,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啦啦操的表演活动。3.男女生对啦啦操的认知、喜爱、参与和锻炼效果具有差异,啦啦操课余活动的开展也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小学啦啦操的开展不仅仅是徒手操,需要不断的丰富啦啦操的活动开展内容。在场地方面,在充分检查场地设施的同时,要注意场地的弹性、防滑、防磕碰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好更安全的参与啦啦操运动。在器材方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现有的体育教学器材。另一方面,要完善专业的啦啦操器材。2.教师要增强自身啦啦操教学素质,起到啦啦操开展的示范作用,积极对啦啦操运动的形式、音乐、套路进行创编,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进行编排,从趣味性、技术性、锻炼性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啦啦操运动。在小学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发现、调查影响小学啦啦操开展的因素,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消除阻碍小学啦啦操开展的因素,促进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健康发展。3.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消除对部分体育运动项目的偏见,积极参与多种体育运动;促进个人身心素质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