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中区域现代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探讨的论题。随着中国现代化研究从史到论、从综合的泛论到分部门分领域的专论、和从全国整体到地方省区研究的扩展与深入,对各省区域,特别是具有独特文化和民族特征区域的现代化研究,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课题。本文是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现代化研究的初步探讨。论文分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 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论文研究的范围,国内外研究的状况,作者的设想以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 现代化与关中区域现代化。本章从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简史回顾开始,接着,对现有的现代化概念和关中区域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范畴进行界定。第三章 关中现代化的历史考察。主要考察1840—2002年关中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作者将关中现代化置于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大背景中,分三个历史阶段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考察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两大方面进行,其中涉及这两大领域现代化的多项要素。第一阶段是1840年以前的关中社会状况。主要是从明万历年开始到1840年。其间关中地区商业活动、农业生产、关学思想、基督教的传入等都具有现代化的特征。这些经济和社会表现成为1840年以后关中地区现代化的基本起点。第二阶段1840—1949年,关中现代化因素生长缓慢,但是在左宗棠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第一次中日战争和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期,出现了现代化要素的快速增长,这表现在工业、贸易、金融、农林牧业、交通、邮电、现代传媒、现代医疗、宗教传播、知识和教育、思想观念等方面。第三阶段是1949年—2002年。论文从经济结构中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总产值比例、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重等这四项要素出发,分别量化分析了关中地区现代化的增长。在社会结构方面,论文通过对服务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每千人口中的医生人数、每百万人口中的学生人数、城市化率四项指标历史数据的量化分析,说明了关中地区现代化的增长。第四章 2002年关中地区现代化评价。文章首先对国外和国内现有的现代化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介,然后选用英克尔斯—同响评价模型的社会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关中地区2002年现代化达到的程度。关中地区参评的指标有七项。它们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市人口比例、医疗服务、成人识字率。评价的结果是2002年关中地区现代化实现程度是78.71%。 <WP=6>第五章 当代关中地区现代化的利弊因素分析。文章从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五个方面,分别分析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论文认为自然资源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市场体系完善、外资吸纳力强是有利的经济因素。天人合一的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和重农务实的文化传统是有利的文化因素。开放的社会架构、成熟的民众理性是有利的社会条件。不利的自然因素包括自然屏障的阻塞和水资源的缺乏。市场经济发展畸形、产业结构欠佳是不利的经济因素。文化上不利因素表现为因循守旧、生育观念、伦理文化和怀古追幽思想观念的阻碍。城市化率偏低和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宗族权威是不利的社会因素。第六章 关中现代化的时代定位。作者基于对当代时代背景和现代化新特点的充分认识,然后对关中现代化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定位。作者提出关中现代化是世界和中国整体现代化的重要地域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区域的现代化;是跨越式的现代化;是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是由被动防御型向主动建设型转变的现代化;是历史上机遇和条件最好的现代化。第七章 关中区域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文章提出关中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包括开放带动战略、科技进步战略、超常规战略、政府主导战略、传媒发展战略、信息化战略和制度创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