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湾是南海最大的一个海湾,其潮波系统相对复杂,尤其是半日潮在湾口存在顺时针旋转的无潮点,有悖于北半球的一般规律,因而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对于泰国湾湾顶半日潮无潮点的存在性及其位置,至今各研究者所给出的数值模拟结果亦存在很大差异。此外,关于泰国湾潮汐的研究尚仅局限于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未建立理论模型。本文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建立了泰国湾及其周边海域的潮汐潮流数值模型;同时基于广义Taylor解建立了泰国湾潮汐的一种双矩形理论模型。数值模型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架构、有限体积方法的二维海洋潮汐数值模型,利用新近的全球潮汐模型DTU10提供的调和常数进行水位预报作为开边界条件,同时对K1、O1、M2和S2四个主要分潮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国际水路局资料集中所列的29个验潮站进行比较,四个分潮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5.69cm、3.98cm、7.35cm和4.71cm。利用该模拟结果对泰国湾及周边海域的潮汐、潮流和潮能通量分布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底摩擦系数、地形进行敏感性实验。在理论模型中,泰国湾被理想化为由分别代表泰国湾主体和曼谷湾的两个矩形海域所组成。我们考虑了底摩擦及开边界强迫作用,利用广义Taylor问题解研究了K1和M2分潮的潮汐动力学。理论模型良好地再现了泰国湾K1和M2分潮的潮汐特征,并将其分解为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形式,分别给出了K1和M2分潮的潮流及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模型揭示了Kelvin波和Poincaré波在泰国湾潮波形成中的贡献,从理论上解释了K1和M2分潮各无潮点的成因。为揭示曼谷湾和开边界条件在泰国湾M2分潮形成中的动力作用,设计了两组敏感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曼谷湾对于泰国湾湾顶无潮点的存在及位置起到关键作用;开边界迟角向西增加是湾口附近顺时针旋转潮波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结合数值模型和理论模型,证明了全日潮在泰国湾以Kelvin波为主,迟角分布主要受底摩擦影响,对地形变化相对不敏感;半日潮在泰国湾内Kelvin波性质弱,在湾口和湾顶的Poincaré波性质较强,迟角分布受底摩擦影响小,对地形变化敏感,且主要受湾口开边界条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