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经历了一轮长达近15年的外汇储备积聚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目标地区实施了大规模持续冲销操作以缓解外汇储备积聚对汇率、国内流动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本地区冲销操作带来了新的环境。因而在上述背景下,理清冲销操作的变动因素、自身特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总结,希望为大规模持续冲销问题的讨论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从冲销操作的动机、限制和有效性三个维度展开,聚焦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十余年来冲销操作实践变动。通过回顾过往冲销实践,本文提出从直接动机、中层动机、深层动机三个层次分析冲销行为的动机。这一方法帮助作者理清了不同动机对冲销行为的影响广度、深度、速度、方式等一系列特性。本文指出从冲销动机转化为冲销行动的过程中,冲销成本扮演者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冲销动机能释放出多大的冲销能量。本文认为目标国家大规模持续冲销行为在2007年前后开始出现力不从心征兆,但随即在2008年得到缓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减缓了外汇储备增长过程并要求各国货币当局释放流动性以救市,这使得本已被挤压的冲销操作空间得以恢复。但是随着金融危机恢复过程的起伏,冲销操作的力度出现了摆动。在计量研究章节,本文检验了中国和亚洲新兴经济体近十年来数据,回归结果支持了上述判断。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对比将贯穿在上回顾、分析过程中。两者共性的发掘有助于作者系统地提炼冲销的影响因素,两者的差异有助于作者探寻中国在冲销活动中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后文对以往经济计量模型改进的基础。除却共性与差异,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出口环节还存在竞争关系、在区域范围内亦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对这些内在关系的探讨会为冲销操作的研究带来更丰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