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因其形成于海陆交互相到河流—三角洲相的沉积演化过程,后期成岩作用强烈而复杂。石炭—二叠系在不同构造演化时期具有不同的流体动力分布,深刻影响着天然气运移、成藏规律。通过分析上古生界的流体动力演化历史,结合砂体输导体的描述结果,对天然气的运聚特征和成藏机理加以剖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泥岩压实曲线法得出最大埋深时期过剩压力分布特征,再结合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和包裹体测得的捕获压力为联合约束条件,利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对目的层的压力演化史进行模拟,得出异常压力演化史及关键时期流体动力分布特征;在三角洲沉积相的背景下研究砂体的展布特征,用储存系数、流动系数等对砂岩输导体的有效性进行描述,划分出有效输导体;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碳、氧同位素实验结合流体动力演化特征划分天然气的成藏期次;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地层在延长组中下部开始出现过剩压力,高峰出现在延长组—纸坊组和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地质历史上压力发育有晚三叠世末和早白垩世末两个高峰,且后者值较大;流体动力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三叠纪末期至中晚侏罗世气势高值区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早白垩世末期至晚白垩世气势高值区移至研究区西南部,研究区东北部的东胜地区一直处于低势区,为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北部输导体靠近物源区,物性好于南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期为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已经变致密,此时北部为优势运移方向,天然气在北、北东向的气势作用下沿着近南北向展布的输导体向北部运移,在构造鼻状构造的高点及地层上翘部位形成气藏;晚侏罗世地层开始抬升,直至今日天然气主要运移方向一直为东西向,以就近成藏方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