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旧体词创作审美问题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以来,诗词从冷落到复兴,彰显传统艺术生命力的同时,大众“诗词热”也呈现“自由和媚俗”的悖论。本选题以词体复活的“标本”蔡词和风行网络的李子词,作为旧体诗代表,分析其审美贡献和局限。发现新世纪旧体词不仅推进了词体诗化的进程,也突破了抒情言志的写实传统,逼近现代艺术阵营。作为文学的新世纪旧体词与传统词相比,审美取向、创作观念正在发生变化。通过文本细读,梳理词创作的审美资源、创新动向,及其理论导航的可能性,提出新世纪旧体词的创作审美创新路径。主要内容如下:  一、回顾诗词点评模式的优势和局限,以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进入现代阐释学视野。以“感悟—阐释—思辨”的审美方式,将词作境界与审美人生相联系,把传统词学引向现代人文话语、引向本体论。  二、发现新世纪旧体词是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李子词虚构的背后,潜藏着中国诗歌主情向主知、一元向多元发展的趋势和价值迷惘;蔡词的美感生成,既有创新贡献,又有思想内伤。这些现象与新诗、当代文学、文化转型密切关联。  三、指出大众词创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创新路径:一是“文学工具论”导致的“老干体”;二是价值迷惘造成的文本碎片;三是“个人感受”、文学“表现论”局限了词体现代文学追求。充分认识社会、政治、人生、艺术之间的关联,创作主体从生命创意中创新艺术形象,从人性拓展中获得“情象”“理象”“事象”和诗性白话。“本体性否定”的创作观和现代艺术思想,对词创作有深远影响。  四、词体具有“文学-文化”性,新世纪旧体词不仅是当代文学,也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阐释学认为词创作和阅读都是人的“存在方式”,都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建构,是人性的理解和沟通,都是对“人”的建设。本选题以“反映人性的深度”这条当代文学的评价标准,阐释词对“作者和读者”人格建设、思想境界、实践存在的影响。新世纪旧体词审美活动是共建理想人性的精神接力,是重建价值系统的灵魂摆渡。  五、提出新世纪旧体词审美学体系的构想。与古代诗词研究的主客分离的学术传统不同,当代诗词审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当代诗词审美学以“生成的、关系对象”为研究对象,创作、理解双方主客一体,以文本为载体构成一幅太极图。新世纪旧体词审美学是阐释的、生成的、动态的、开放的、觉悟的现代学术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三章分析了评价活动的过程。 第一章:评价与认知是人类获取关于物质和精神的世界的各种知识的两种手段,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论述了评价与认知的区别与联系,试图澄清
安东尼奥·葛兰西不仅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诞生于意大利的战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努力追寻的价值终极目标,不同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生存状况,致使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存在选择性与差异性。古往今来,哲学家们纷纷对幸福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与
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的一定的个人对自身现实生活在理论上的反映。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哲学的内在关怀与终极要求。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是生活哲学,都是对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技术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而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实现并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转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技术转移并不总
该文就是试图从纵向的、动态的和历时的视角,以在场各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场各代与已经退场的前代特别是与尚未出场的后代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视阈,对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凸现的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