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调控是在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引导的行为过程。房地产市场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适当引导和干预;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对GDP的贡献巨大;房地产中的住宅产业,关系到民生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政府的干预和不断调整下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和谐。理论上,房地产市场的外部公共性,加上一定程度的资源垄断和分配不公,会形成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失灵”,其结果就是资源配置不公、结构失衡。而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失灵中能够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手段可以对进行有效调节。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对房地产业也产生了影响。经济环境的恶化使房地产市场中的外资出现撤离,企业和居民房地产消费意愿下降,成交量低迷,部分房地产企业也面临资金困境。从近几年土地购置和开发面积、商品住宅的供给需求分析及销售价格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存在着供求失衡、居民房价收入比过大、供应结构不合理和空置率高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对短期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的社会和谐都是不利的,亟需调整与引导。为达到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的经济目标和分类供应的社会目标,近几年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运用了经济、法律及行政等手段,利率、税率、存款准备金等工具进行了调控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政府行政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作用明显,干预性强,如70/90及二套房贷政策等。受经济环境和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在2008年出现低迷,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本文在此部分以北京房地产市场为例,归纳总结国家及北京市的土地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及市场监管等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价格和结构,文章最后在体现房价的指标中选取三个:均价、中房指数和房价收入比,以及通过分析住房供应结构的相关数据,评价近几年的调控政策如何影响北京市房价及结构的。本文侧重于房地产中的住宅问题的探讨,在总结过往经验和调控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08年的政策效果,总结了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足之处,对未来进行了预测和建议。论文对健全房地产调控体系、增强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