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溴联苯醚(PBDEs)属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母乳是婴儿成长过程中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因此监测母乳中的PBDEs浓度变化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污染物进行人体暴露评估时,生物利用度是应使用的肠道吸收评估因子,研究PBDEs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迁移与转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06–2012年在中国上海黄浦区采集80个母乳样品,研究其中14种PBDEs的浓度分布、污染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Σ14PBDEs的浓度范围是0.61–25.3ng/g lw,平均值为4.91ng/g lw,三到七溴BDEs的平均浓度为3.27ng/g lw。PBDEs总的平均浓度以4年降低一半浓度的速率随时间从2006年的14.8pmol/g lw到2012年的4.85pmol/g lw。BDE209是上海地区母乳中最主要的同系物,检出率为54.3%。其次是BDE153和BDE47,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6%,2006–2012年上海地区母乳样品中有61.2%均检测到BDE209、BDE153和BDE47。BDE47和BDE153的浓度总和可以作为母乳中的特征指示物,预测Σ14PBDEs浓度变化。另外母亲的年龄、产子次数和孕前BMI指数与母乳中ΣPBDEs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于BDE28和三到七溴BDEs,初产妇和经产妇存在明显的不同(P<0.05)。初产妇母乳中PBDEs的浓度水平要高于经产妇,同时经产妇的平均年龄(29.8岁)往往要高于初产妇(27.1岁)。小肠是人体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Caco-2细胞单层模型其形态学、标志酶的表达及渗透特性与人体小肠类似,且越来越多地引入到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运等机制的研究中。本文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测定PBDEs(除BDE209外)在不同时间(1、2、4、8、12和24h)和不同暴露浓度(2.5、5、10和20ng/mL)下的迁移、转运和生物利用度,评估母乳中PBDEs的人体健康风险。时间梯度实验结果表明PBDEs的穿透率在0.36%–18.9%之间,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穿透率在不断增大。低溴BDEs的穿透率要相对大于高溴BDEs的穿透率。除BDE17外,其它PBDEs属于较难吸收的物质,BDE17属于可以吸收的物质。另外,将数据进行回收率校正后,Caco-2细胞上吸附或吸收的PBDEs随溴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浓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PBDEs的穿透率范围为2.77%–17.91%,低溴BDEs的穿透率要相对高于高溴BDEs。Σ3-7PBDEs平均生物利用度(即PBDEs在Caco-2细胞中的穿透率)范围为7.0%–8.92%,研究表明PBDEs在Caco-2细胞中(AP→BL)的转运机制可能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另外PBDEs的logKOW与其在细胞中的穿透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P<0.001),穿透率随logKOW的增大而降低。最后,日摄入量(EDI)和日吸收量(EDU)评估了婴儿通过母乳暴露PBDEs,并对其带来的风险采用非致癌危险商数(HQ)进行评估。结果表明:Σ3-7PBDEs平均日摄入量为12.9ng/kg-bw/day,平均日吸收量为0.65ng/kg-bw/day,且两种情况下HQ值均小于1,表明母乳喂养并不会带来显著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