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复合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潜在益生菌的分离鉴定,筛选出具有抗副溶血弧菌感染功能的益生菌,将其组成复合益生菌,探究其对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能力的影响,评价复合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几株潜在益生菌的分离及鉴定本研究从健康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出12株芽孢杆菌属细菌。在后续的细菌培养过程中发现其中6株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对其中3株不具备溶血活性的芽孢杆菌构建系统进化树。经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中2号,9号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12号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分别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BL-2、地衣芽孢杆菌BL-9、枯草芽孢杆菌BS-12。为了验证前期实验过程中分离保存的潜在益生菌的安全性,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六株细菌(地衣芽孢杆菌BL-2、BL-9,枯草芽孢杆菌BS-12,乳酸菌LB-1,假交替单胞菌PA-1,金丽假交替单胞菌CDM8)进行了生物安全性验证及养殖安全性验证。生物安全性验证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BL-2,BL-9,枯草芽孢杆菌BS-12在38小时的血平板培养过程中未出现溶血现象。而在养殖安全性验证实验中,分别投喂包裹这6株细菌的饲料及水体添加这6株细菌的菌液,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验证这几株潜在益生菌的抗病功能,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单独添加107CFU/ml数量级的细菌菌液,一周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在攻毒后的132小时内统计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组各实验组对虾死亡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2、一株金丽假交替单胞菌CDM8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从健康养殖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出一株具有弧菌拮抗功能的金丽假交替单胞菌,并命名为CDM8。为了探究该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本实验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对CDM8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做了一个高通量优化。实验结果确定该菌最佳发酵条件:盐度为1%,pH为7;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gL-1、胰蛋白胨15gL-1、酵母膏20gL-1、氯化钙0.5gL-1、氯化镁1gL-1、氯化钠10g/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菌株发酵,证实优化后的细菌培养基相对于基础发酵培养基最大吸光值增加了0.69,发酵效率提高了48.23%。本实验的结果不仅为后续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应用实验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为该菌株的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参考。3、一种复合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选择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L-9、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12、一株金丽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flavipulchra)CDM8,以1:1:1将其组成复合益生菌,进行一个为期30天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实验,各益生菌水体添加浓度为107CFU/ml。实验分为暂养期(7天)、益生菌处理期(15天)、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期(10天)。实验结果证实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增加水体和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P<0.05),攻毒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对虾累积存活率为73.3±6.8%,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25.3±15.43%)。对虾抗病基因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脂蛋白(beta-1,3-glucan-binding protein-lipoprotein,βGBP-HDL)、脂多糖-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β-1,3-glucan binding protein,LGBP)、抗菌肽Crustin在益生菌处理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在攻毒阶段虽然呈现各自不同的表达情况,但是所有基因都经历了更大幅度上调。研究结果提示水体添加芽孢杆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能力,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益生菌增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