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暇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农民个体生活体验、村落社区的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持续的大规模农业转移人口。在他们持续迁移中,造成了大量乡村的空心化,形成了空心村农民闲暇生活的巨大变革。空心村农民在逐步实现日益丰裕的物质生活同时,对提升闲暇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诉求。研究选择了中部省份河南信阳的圈堰村为田野调查地点,依托典型个案的闲暇生活描述,呈现当前空心村农民的闲暇生活现状。这包括闲暇时间变化、空间特征,日常闲暇活动方式、闲暇生活诉求等。在此基础上,研究闲暇在空心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以及村庄空心带来的闲暇生活变革,分析村民目前闲暇生活困境,初步提出改善空心村农民闲暇生活状况,提升闲暇生活质量的一些建议,以促进空心村乡村社会的和谐健康运转。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空心村的闲暇生活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包括:首先,闲暇生活在空心村生活中的功能分析。认为在村庄人口、文化等空心化背景下,闲暇生活具有维系社会认同、维持村落稳定、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其次,空心村村民的闲暇生活表征,包括村民闲暇生活的时间、空间、方式、观念四大维度。研究认为空心村村民闲暇时间相当充裕,但是利用效率不高,高质量的闲暇活动较少。在空间上,村民的闲暇活动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散,离家庭越远,闲暇活动涉足越少,闲暇活动范围随意且封闭。闲暇活动方式上,村民的闲暇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但仍然以消遣时间为主,碍于闲暇资源的匮乏,闲暇生活较为单调。在闲暇生活观念上,城市的闲暇消费观念在悄然入侵,对于工作与闲暇的区隔在老中青三代中也产生了差别。再次,分析空心村村民的闲暇生活困境。在人口的外流、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下,村庄优秀传统文化流失,闲暇越轨泛化,闲暇资源匮乏。这些不利条件导致空心村农民的闲暇生活的现代化转型面临困难,闲暇生活异化。最后,提出构建新型和谐文明闲暇生活的建议。村民闲暇生活的现代化有赖于加强基层自治制度,带动村民闲暇生活观念的转变,同时发展乡村经济,更新闲暇设施,重建乡土文化,打击闲暇越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