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计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套审计监督制度,是一种抑制贪污舞弊的有效形式。根据史料记载,上计制度的“计”本为计算之意。由于计算需要记录账目,于是“计”又产生了计帐,结算帐目的“计帐”等涵义。又计帐依赖于簿籍,因而又有“计簿”等称谓。记录账目与簿籍,需要专门机构与官吏,于是又有“计吏”,“计史”,“计者”,“官计”等官名和“计所”等机构名称。各级官府的簿籍所记录的情况,最后都要统一报告朝廷,这便叫“上计”。每个郡、县和每个部门,其经济的收支,户口的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的增减,自然灾害的情况以及社会治安状况,都在上计内容之列。官府通过它,可以掌握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变化发展,从而据以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整套作法和规章,就是所谓上计制度。有关上计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第一,上计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第三是起源于汉朝。据《周礼》的记载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了上计活动的记载。秦朝时期上计制度得到发展,西汉政权继承了秦的上计制度,不仅在上计机构、上计官吏的专职化和上计内容的广泛性等方面较秦时更为完备和增多;而且在主持上计事务的朝官及受理上计的仪制方面,其规格较秦时也有所提高;东汉也同样实行了上计制度,只是地位较西汉时有趋于下降的迹象。秦汉时期,正是专制主义皇权的确立和逐步强化的时期,无怪乎他们如此重视上计制度的实行。正因为上计制度对维护与加强专制主义皇权有着杠杆般的作用,因而皇朝集权制度的强弱,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上计制度本身的一些变化及执行程度。关于上计制度的性质,目前流行的有审计说、考核制度说、财政管理制度说等,本论文趋向于审计说。本论文以参考文献为依据对上计制度的内容、时间、层次、主持上计的官吏、管理上计的机构以及上计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并就上计制度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