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隐喻理解研究中,归类理论和生涯理论对隐喻理解过程有着不同的观点。归类理论认为隐喻理解是归类过程:将本体纳入到喻体的类别中,从而继承那个类别的相关特征。归类理论认为,隐喻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常规性并不是隐喻理解的重要调节因素,因为常规性只涉及到喻体概念。相反,该理论认为是适宜性调节隐喻理解,因为适宜性涉及到本体和喻体的交互作用。隐喻生涯理论认为,隐喻的加工取决于隐喻的常规性。当隐喻喻体在其用法“生涯”中变得常规时,它就从比较加工转变为归类加工。根据生涯理论,人们理解新颖隐喻,运用的是比较加工策略;而理解常规隐喻,则是运用归类加工策略。虽然常规性和适宜性在理论上是两个独立因素,但是以往的绝大多数研究在验证这两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时没有控制其他因素,从而混淆了这两个因素。因此,通过实证研究,独立控制常规性和适宜性,考察其对隐喻理解加工过程的影响将会区分隐喻的归类理论和生涯理论。本论文有两个研究目的。第一,探索隐喻整体的适宜性和喻体的常规性等因素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以及相互间是否存在交互影响。第二,通过探索汉语环境下影响隐喻理解过程的指标因素,为现有的隐喻理解理论提供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实验一、二、三分别考察了常规性和适宜性对比喻句的语法形式偏好、比喻句的理解速度和可理解等级以及隐喻归类倾向的影响,实验四考察了抽象性在隐喻理解中的中介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适宜性对比喻句的形式偏好、理解速度和可理解等级以及归类倾向有显著影响,而常规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抽象性的中介作用也并未被证实。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结论1:在汉语隐喻理解中,比较适用的是归类理论。2:汉语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的首要影响因素,是隐喻的适宜性水平,而不是隐喻的常规性水平和抽象性水平。3:在语法形式上,高适宜表述更偏向归类形式(即隐喻形式),低适宜表述更偏向比较形式(即明喻形式)。4:在理解时间上,高适宜比喻快于低适宜比喻。5:在可理解等级上,高适宜比喻的可理解性高于低适宜比喻。6:在归类倾向上,隐喻越适宜,本体越有可能被纳入喻体命名的范围内。
其他文献
2002年6月,湘西龙山里耶古城出土了大批秦代简牍,实为牍,按惯例称为“简”。里耶秦简共计36000余枚,10万多字,几乎相当于此前出土的秦简总量的10倍。这一惊世发现,李学勤称之
博物馆是知识文化的传播之地,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博物馆陈列展览利用高科技手段,向社会公开古文化的综合价值。本文将深入探索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和趣味性。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可用来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相比锌指核酸酶(ZFNs)和TALE核酸酶(TALENs),基于RNA指导的Ⅱ
在档案管理中逐渐出现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依托于计算机的大容量储存和快速的信息处理手段,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天然优势。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红系转录因子(GATA-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的表达水平,分析经HDAC抑制剂(HDACI)伏立诺他(SAHA)、扶正、祛
通过修复轨辊的工作试验,在进行电弧堆焊修复和热喷涂的比较基础上,对运用热喷涂修复轨辊的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提高修复轨辊耐磨性上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入菩提行论疏》是14世纪的回鹘式蒙占文文献。该文献的24页残页被发现以来,很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文献进行过研究。然而,以往国外学者对该文献的研究较多,而在国内进
本论文介绍针对牧区人口基本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了多功能蒙古文网站管理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生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精神层面和生活方
女性怀孕是人生中的大事,为了胎儿在宫内顺利健康发育孕妇应该在怀孕期间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9年就曾提出“大力”之类的词经常修饰动词,很难得修饰名词,是不是该归入副词?随后语法学界对“大力”之类词进行了研究探讨,但其词性归属尚无定论。我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