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剧团经营研究——以在国泰大戏院演出的剧团为主要对象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话剧由较为落后的文学品种后来居上,得到长足发展,呈现繁花似锦的佳景,其成长始终打着那个年代的独特胎印。它生长于战火纷飞的国土山河,与国家生死存亡息息相关、血脉相连,而山城独具特色的雾则是大后方重庆话剧孕育生长的独特胎衣。正是在这些特殊的大小背景之下,大后方话剧的发展既有着时代的典型性,又具有地域的特殊生存样式。那个铁蹄践踏国土、战火烧伤山河的危难年代,生存本身就是在存活边缘极为艰难的痛苦挣扎,要组织起各出话剧运动、经营各个剧团,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群有良知的工作者在啼血的疾呼呐喊,以希冀唤醒民众意识、团结奋起而至保家卫国。  抗战时期的话剧演出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譬如政治、经济、文化、时间、地理环境及市场的无形调控等等,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其发生发展。前期的话剧演出偏重于爱国精神的正面宣传,不求回报的奉献。当然到了中后期,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民众情绪也发生转变,随之影响其精神生活的构建和选择,话剧的演出越来越受市场的影响,剧团如何去维持与经营显得尤为重要。  而重庆国泰大戏院作为大后方最具代表性的剧院,在里面上演的剧团多为职业剧团,譬如中华剧艺社、中电剧团、上海影人剧团、怒潮剧社等等。相比其他的业余移动演剧,他们在艺术水准上有着更高的追求,而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也更为完善。  本文以抗战时期在国泰大戏院演出的剧团的经营为研究对象,对剧团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进行探究,以探求抗战时期大后方剧团在艺术、市场、政治等各个层面中怎样在相互的制约与限制之后又逐渐调和,取得各个要素间的平衡与默契。与此同时,话剧演出艺术水平还得提高,剧团、戏院也得赚取较多利润,这在那个特殊年代是怎样办到的?当然,艺术与市场以及政治之间的默契与平衡也是相对的,当几者之间发生龃龉、出现矛盾时,则极可能直接损害到话剧艺术的发展,而导致演出市场行为的失范,使话剧运动步履维艰,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对在国泰大戏院演出的剧团的经营情况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市场之中如何把握其平衡点而得以存活发展,这其中的经验与启示也可对现今剧团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从分析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智能化的组网方式入手.对其增值业务实现中的业务触发机制和接口协议等关键问题进行7分析和探讨,并以"一号通"业务为例,对"一号通"业务处理流程和信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