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分泌功能(血清胃蛋白酶原(PG)、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依据相关文献及临床指南,制定临床调查表,纳入105例符合纳入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并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结果,判定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并记录血清PG、G-17的数值,分析CAG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分泌功能的关系。研究结果:1.本研究一共纳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5例,其中男性53例(51.1%),女性52例(48.9%)。患病年龄最大者为83岁,最小者为44岁,平均年龄为61.38±7.636(岁),患病主要集中于50-70岁。105例患者共分为6个证型,其中脾胃虚弱证27例(25.7%),肝胃郁热证22例(21.0%),肝胃气滞证22例(21.0%),脾胃湿热证19例(18.1%),胃阴不足证11例(10.4%),胃络瘀阻证4例(3.8%)。将6个证型归为热证类证型与非热证类证型两个类型,其中热证共41例,占比39.0%,非热证共64例,占比61.0%。2.CAG中医证型与Hp感染关系:Hp阳性者52人,感染率为49.52%,其中肝胃郁热证Hp感染率最高(59.09%),而脾胃虚弱证Hp感染率最低(37.04%),经卡方检验,不同中医证型CAG患者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证类证型Hp阳性者23人,感染率为56.10%;非热证类证型Hp阳性者29人,感染率为45.30%。经卡方检验,热证类证型、非热证类证型CAG患者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AG中医证型与胃分泌功能关系:不同证型CAG患者血清PG Ⅰ、PG Ⅱ、PGR、G-17水平存在差异。脾胃虚弱证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均最低,肝胃郁热证血清PGⅠ水平最高,胃阴不足证血清PG Ⅱ、G-17水平最高;脾胃虚弱证血清PGⅠ、G-17水平与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部分证型间两两比较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辨证分型间血清PG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证类证型相比,非热证类证型患者血清PGⅠ、PG 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血清PGR、G-17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AG不同病理分级与胃分泌功能关系:据统计结果,轻度萎缩组血清PG Ⅰ、G-17水平最高,重度萎缩组水平最低;与轻度萎缩组相比,中度萎缩组、重度萎缩组血清PGⅠ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萎缩组相比,重度萎缩组血清G-17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萎缩组间血清PG Ⅱ、PG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肠化组血清PG Ⅰ、PG Ⅱ水平最高,中度肠化组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最低;与轻度肠化组相比,中度肠化组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R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以脾胃虚弱证为多,其次为肝胃郁热证及肝胃气滞证。2.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分泌功能存在差异,胃分泌功能对脾胃虚弱证、热证类证型有较显著的提示作用。当胃分泌功能降低时,其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而胃分泌功能提高时,其证型为肝胃郁热证及脾胃湿热证等热证类证型的可能性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萎缩程度与血清PG Ⅰ、PG Ⅱ、G-17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PG Ⅰ及G-17水平随萎缩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