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日益活跃,而且已经有不少产品面世,但其效率低、寿命短、性能不稳定等缺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当今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量开发高EL效率、物理性质稳定的有机发光材料和载流子输运材料,改进器件结构等方面。理论上,深入研究其发光机理,弄清其微观物理过程是很迫切的任务。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的注入、输运和复合发光过程,特别是其输运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主要工作有: 1.提出了高场下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和复合的解析模型,研究了离化距离对器件复合效率以及注入和复合对器件EL效率的影响。 2.讨论了单层单极聚合物发光器件内部的输运性质,引入了电荷空间分布的特征长度及有效迁移率。通过载流子有效迁移率系数的计算得到载流子迁移率在注入电极附近减小,而在另一电极附近增加的结论。 3.以电流连续性方程为基础,用在实验中容易测量得到的注入电流密度来确定载流子浓度的边界值,得出了载流子浓度和电流密度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并讨论了电子密度、电子电流密度在器件中的分布和电场对它们的影响及电场与势垒对复合效率的影响。 4.利用具有欧姆接触载流子注入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解析模型阐明了功能层厚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近似,其中所使用的参数只有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外加电压以及与材料和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材料参数F_h和F_e。通过计算阐明了接触限制电极注入少数载流子的器件可以取得比欧姆接触注入多数和少数载流子的器件更高复合电流的可能性。 5.考虑到有机发光器件复合区域和高电场情况下激子的解离,讨论了单层有机发光器件复合区域受外加电压和器件厚度的影响,分析了外量子效率随外加电压、器件厚度和温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双层器件空穴传输层厚度的变化和空穴的内界面势垒对器件复合效率和复合区域宽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