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涿鹿方言地处于晋语和北京官话的交接地带,其入声现象由北向南,体现出过渡性特征,主要是入声字数量逐渐减少,很多字有两读现象,在老派、新派里有明显的体现,颇有研究价值。本文以涿鹿方言的入声为研究对象,从入声调、入声韵两方面对涿鹿方言入声进行了描写分析和横向共时比较研究,得出中古入声字在涿鹿方言中的存在现状,进一步分析出入声的演变规律。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概述。主要介绍了涿鹿地区的概况、入声研究的成果,以及材料的获取及分析方法;第二章是涿鹿方言音系概况。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描写分析了涿鹿方言及其语音特点;第三章是涿鹿方言的入声调。这章主要分析了涿鹿方言与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全浊声母入声字、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关系,体现出涿鹿方言的入声调舒化情况。从中得出了全浊声母归阳平,次浊声母归去声这一规律性结论。第四章是涿鹿方言的入声韵母。这章主要揭示了中古入声字韵类与今涿鹿方言入声韵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并总结出中古入声韵在涿鹿方言中的合并情况。第五章是涿鹿方言老派、新派的入声读音。主要分析了涿鹿入声的老派、新派的共同点及其不同点,并对老派、新派的两读情况和19个现读为入声,中古读为舒声的老派、新派读音情况进行总结。第六章对各个方言点的横向比较研究。笔者选取了涿鹿内部五个方言片和周边的四个邻近方言点,以及河北晋语与大同、太原几个有代表性的方言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涿鹿方言地域演变的过渡性特征,即总体上呈现出涿鹿比几个邻县保留入声多,但比晋语几个方言点保留的入声要少的趋势。第三部分是总结。笔者总结了涿鹿方言入声的特点及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和今后的研究目标。本文采用描写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涿鹿方言的入声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希望能为汉语入声研究提供涿鹿入声的可供参考资料,填补涿鹿方言入声描写和分析的空白,并能有助于整个汉语入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