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与差异——城市居民社会保障需要研究——基于北京市民的个案分析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逐渐成为社会成员满足基本需要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需要社会保障,但是由于每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同,他们希望获得的社会保障内容也不同。本研究以西方人类需要理论为基础,以北京市民中间阶层为调查对象,对目前北京市民的社会保障需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北京市民对社会保障的总体认识状况、社会保障需要的总体特点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选取了月收入在1000到4000元,年龄在18至60岁的北京市民30人进行问卷调查,14人进行访谈。 根据布莱德肖对需要的四种类型划分,笔者对北京市民的社会保障需要的类型作了探讨。受访居民的社会保障需要主要是感觉的需要,他们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有一定了解,但是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具体需要。 调查发现,受访居民既有普遍性需要又有差异性需要。绝大多数受访居民最为关注的是养老、医疗和住房保障,希望提高基本保险待遇,解决住房福利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而在保障的提供方式,就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每个人所需要的具体项目是不同的。受访居民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最需要的项目。 通过访谈,笔者认为影响北京市民社会保障需要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对人们需要的一种回应。不同个体由于自身基本需要和所拥有的满足基本需要的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性与差异,所以对社会保障产生了共同或不同的需要。 整个研究表明,目前北京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满足了市民的保障需要,但是在医疗保险、住房福利和就业服务等具体项目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十分突出。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1941年1月上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在开赴苏北抗日途中,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新四军将士奋勇突围,部队的资金在转移中费尽周折。新四军女战士李桂英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   李桂英是江西寻乌人,当年当童养媳出走投奔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日前我在南京拜访她时,她摸着和我握手。原来,历经磨难的她已双目失明。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她的记忆力格外清晰。   李桂英回忆道:皖南事变发生后,枪炮
自1995年我国开展城市社区建设以来,各类社区居民兴趣团体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作为政府与社会联系的重要平台和社区居民的自组织形式之一,居民兴趣团体如果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本
社会转型在给中国社会带来丰富的进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中国社会正在步入风险社会的行列,其突出表现就是近年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我国是世界上遭
学位
学科立场对一个学科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一个学科学术研究基本情况和总体特征的集中体现,还决定了一个学科学术研究的选题范围、研究方向和成果的属性。女性主义社
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村落的现代性转型。村落的现代性变迁首先表现在村落构成要素的变迁,随着个体的社会分工与社会职业化趋势
绘画表现语言多种多样,但线条拥有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表现形式无法取代的。本文通过中西方油画表现中的线条的对比,明确中西方油画表现中的线条各具特色。中国油画中的线条节
时尚,作为重要社会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这是我们目前无法否定和摆脱的生存状态。无论是从纵向的时间角度还是横向的空间角度,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
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在原先的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城市的布局表现为新城环绕旧城并逐步外延的发展趋势。伴随我国飞速的城市化发展,许多处于城市中心的旧城区,因为
本文关注到了通常被社会学和经济学所忽视的一类制度现象,即:基于“小概率、大后果”事件背景的制度创生和演进机制。在“危机强化社会分化”的理论前提下,本文建构了一套描述性
近年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作为一种体验与认知,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的影响。本文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