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退化和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湖泊中常见的问题,如何对湖泊中的水生植被进行修复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太湖上游的滆湖作为研究对象,其北部区在2008年至201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以期为水生植被重建提供相关基础条件。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前置库入湖污染负荷控制、底泥疏浚、水生植物种植、鲢鳙鱼非经典生物操纵,大型仿生式机械捞藻等。这些措施的开展是否改善了水生植被生长所需的环境,对浮游植物生态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结果不得而知,故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从综合整治后北部区水质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方面评价整治工作对湖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水生植被重建的意见。 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北部区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3属61种,春冬以栅藻(Scenedesmus)和小环藻(Cyclotella)为主要优势种,夏秋以微囊藻(Microcystis)和颗粒直链藻(M.granulata)为主要优势种,采样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值为90.6mg/L,出现在8月份,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植被覆盖区低于敞水区。环境因子分析表明:TN、TP、温度以及水生植被是影响滆湖北部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比较相同月份湖区内部菱角芦苇区和未治理的敞水区的生物量平均,菱角区生物量较敞水区下降范围为72.7~91,1%,芦苇区生物量较敞水区下降范围为63.9~83.7%。在8、9月湖区内敞水区爆发水华之时菱角区浮游植物生物量仅为敞水区的14.6%,芦苇区为敞水区的30.3%。自2009年来总氮浓度由4.19mg/L下降到3.26mg/L,总磷由0.24mg/L下降到0.097mg/L,大部分地区水质仍然处于劣Ⅴ类但正在逐年好转。 改善水质可以有利于水生植被的修复。对抑制水华爆发有积极的作用。冬季注意对水体中氨氮的控制,春季注意对总磷的控制。注重水生植物周年生长的连续性,在满足草型稳态和其他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植被要有一个合理的覆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