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所以后来也被称为熙宁变法或是熙丰变法。变法内容针对当时政府入不敷出的实况,着重于理财。尽管王安石变法行进十六年后失败,但是王安石变法对北宋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变法之后北宋内部两派分立,纠纷不断;徽宗权臣蔡京利用恢复变法的幌子为徽宗收刮天下膏脂,靖康之难后人们将北宋灭亡归于王安石变法。但是通过梳理史料,在明代出现了一部分著作高度赞扬王安石变法,为王安石辩诬,赞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这种现象也有其背后深刻的社会根源。文章第一部分旨在论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所取得成果,并对王安石本人的历史面貌进行描述,着重在王安石性格方面。原因在于北宋之后诸多文人对王安石的看法主要集中在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效果,以及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的性格问题。最后主要罗列宋元时期文人们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主要观点。文章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主要论述明代对王安石变法的观点出现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王安石本人的性格、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明代士人对王安石变法再认识的特点,明代士人在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再认识根基于明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与北宋有着相似的一面,所以论及如何解决问题之时,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第三部分则试图从发声者所处的时代去论述明代政府所面临的情况,从而更深入地去探究明代出现这种不同声音的原因。明代士人对于政府运作有着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突破了以往儒家的义利之辩,更加重视国家的富强。因而在渴望国家富强的情况下赞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文章的最后结论部分,指出明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明代士人也发出注重国富的声音,但是朝堂之上对这种声音置若罔闻。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这种注重国富的声音本身也有一些缺陷,依旧秉持儒家的经典出发,并不符合当时所需。但是也不可否认,儒家文化也存在变化,这种变化最后也可以发展出对经济发展有利的思想,只不过这种自己发展的途径被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所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