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人类的优秀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各种复杂原因的交织影响下,人们的感恩情感日渐匮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特别是高中生,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然而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教育中德育的缺位,不知恩、不感恩正在成为校园里的一股暗流,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亟需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具有实施感恩教育的很多优势,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感恩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当代高中生感恩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在高中生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进行深入探索。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感恩教育的有关概念。本文认为感恩的前提是知恩,即需要明确什么是“恩”,哪些是感恩对象。在个体与不同主体之间的感情或者物质交流中,付出比所得较少是受恩,付出比所得较多是施恩,付出与所得相等是交易。感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感恩,是感恩情感,即对别人恩惠的正面情感体验;广义的感恩,是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内的综合体,感恩情感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所探讨的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的感恩教育,是通过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以增强学生关于感恩的认知为前提,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感恩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感恩教育。语文教学是传承感恩文化传统的主渠道,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在实施感恩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在高中阶段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本文认为高中生群体在感恩认识、感恩情感体验和感恩行为三个层面都有所欠缺,而学校在实施感恩教育方面频率不高、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中阶段感恩教育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高中生及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缺位的原因。本文从高中阶段整体原因和语文教学具体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认为高中阶段感恩教育缺位的整体原因有四方面,即教育的极端功利化,导致人文教育的缺位;家庭德育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没有有效发挥;评价体系的单一造成学校德育的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人际交往功利化和感恩意识匮乏。造成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认识、主观意愿和能力三个方面。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师进行感恩教育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途径。教师的人格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本文对语文教师提了三点要求:要做知行合一的教师;要做海纳百川的老师;要做激情飞扬的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到高中生主体意识开始显现、行为习惯方面自觉性增强、认知能力发面更加突出理性;二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资源,挖掘教材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家国故土情等;三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感恩情绪体验,提炼教材内容让学生知恩,创设情境体验让学生感恩,引导多种途径让学生报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