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芜湖市汀棠湖中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和镜湖中曲腿龟甲轮虫(K. valga)的分类地位,并对这两个形态差异细微种类的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热带龟甲轮虫29个克隆和曲腿龟甲轮虫28个克隆进行了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以萼花臂尾轮虫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已登录的美洲龟甲轮虫(K. americana)、螺形龟甲轮虫(K. cochlearis)、冷淡龟甲轮虫(K. hiemalis)和矩形龟甲轮虫(K. quadrata)mtDNA COI基因序列各1条以及测序所得的57个克隆的mtDNA COI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MP、NJ和ML树)。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2个克隆共包括47个单倍型,两种轮虫单倍型间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24.9%~26.5%,平均为25.7%;而热带龟甲轮虫单倍型内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75%,曲腿龟甲轮虫单倍型内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三个系统树均支持将美洲龟甲轮虫和螺形龟甲轮虫聚为一支,而热带龟甲轮虫单倍型与曲腿龟甲轮虫单倍型均各自成支。对热带龟甲轮虫27个克隆和曲腿龟甲轮虫30个克隆进行了rDNA ITS序列分析,两种轮虫间的rDNA ITS序列差异百分比为6.6%~7.9%,平均为7.25%;热带龟甲轮虫单倍型内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35%,曲腿龟甲轮虫单倍型内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55%。上述结果表明,热带龟甲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为不同的种类。2、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0.5×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食物,在15℃、20℃、25℃和30℃下,对热带龟甲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发育、存活、生殖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轮虫的各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产卵量、内禀增长率、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有显著影响,对曲腿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轮虫的生殖前期历时、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逐渐显著地缩短,生殖后期历时反应相似,而生殖期历时、平均寿命和产卵量反应不同。热带龟甲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在30℃下最大,15℃下最小,20℃和25℃下无显著差异;曲腿龟甲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在25℃下最大,30℃下最小,15℃和20℃下无显著差异。曲腿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在30℃下最小,15℃和25℃下最大。各温度下,两种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产卵量、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龟甲轮虫适宜于高温环境(30℃),而曲腿龟甲轮虫适宜于较高的水温(25℃)。3、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在20℃下,研究了斜生栅藻密度分别为0.5×10~6、1.0×10~6、2.0×10~6和4.0×10~6 cells/ml时热带龟甲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发育、存活、生殖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升高的食物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食物密度对热带龟甲轮虫的生殖前期历时、产卵量和内禀增长率以及曲腿龟甲轮虫的生殖前期历时均有显著影响。当食物密度为4.0×10~6cells/ml时,热带龟甲轮虫的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食物密度为2.0×10~6cells/ml时。两种轮虫间的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产卵量、净生殖率、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的差异因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异。当食物密度为0.5×10~6和1.0×10~6cells/ml时,热带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显著高于或长于曲腿龟甲轮虫。当食物密度为2.0×10~6cells/ml时,两种轮虫的净生殖率、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当食物密度为4.0×10~6cells/ml时,热带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极显著高于曲腿龟甲轮虫。各食物密度下,两种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